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公众教育 > 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4/7 15:14:20  浏览次数: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刘明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党首次把“生态文明”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有力的指导作用。而身负生态建设重任的林业部门更是首当其冲,既要身体力行,坚决执行,更要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之后,由于党和国家对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和全球大气候变化异常的进一步关注与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诸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等,各级政府也把这一事项列为工作重点,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较以前有了很大增强,参与治理、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自然保护区群内各管理局、站等根据自身条件,发挥现有设备作用,通过制作宣传牌、举办展览、现场宣讲、放映电影、发放宣传资料、开会表彰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收到一定成效。绝大多数的社区群众加深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出现乱砍滥伐林木的人少了,主动护林的人多了;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人少了,关心、保护林区生物的人多了;学习、掌握国家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的人多了,违犯“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人少了。对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应该努力巩固并发扬光大。

        目前,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还认识不深。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工作,由于开展时间不太长,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行业间的配合,宣传手段、资金来源等等,还处于组建与摸索阶段。保护区范围内的社区干部、群众对开展这一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上也还仅是初步的,甚至包括个别负责同志对此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没有纳入重大议事日程。少数群众也是上面抓一抓,下面动一动,认为与自己目前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缺乏迫切感。

        2. 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计划安排没有步入常态。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社区群众居住分散,乡与乡、村与村、村与组、组与组等有的相隔数里,或一、二十里。而且这里的生产还是以农业为主,收入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群众生活水平还不高,文化程度也较低,有的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加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各社区也还没有相应的组织班子和协调部门接受这一工作,县上的宣传、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多是根据自己的正常业务兼顾该“教育”工作,缺乏有机地配合与统一安排,使之有序地进行。

        3.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声势还不大,力度也不够。在保护区范围内各社区开展这一“教育”的广度、深度从目前来看还有待改进和提高。首先要加强宣传的声势,扩大影响;其次是还没有形成家喻户晓的局面,偏僻的地方存在死角;第三是极少数的群众仍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开展这一“教育”是临时的,“一阵风”,过后有机会还可以偷砍一点木材和竹材搞副业,在林中打打猎,增加些收入等。

        二、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几点建议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指做好任何一件涉及广大群众的事情,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引导。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使之成为常态,扎根于群众心中。因之,提出建议如下:

        1. 增加建设经费,完善配套设施。根据各保护区的任务量、现有设备等情况,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宣传手段落后的,努力提高;宣传设施不配套的,以专用资金使之完善配套,以便有效开展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 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加快人员培训。培养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人才,是保护区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以人为本”。没有资金开展工作困难,有了经费,没有这方面人才还是不行。搞好宣传教育,必须遵循其本身的规律性,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对宣传人才的培训,乃是各保护区的任务之一。

        3. 广开门路,努力增加周边群众收入。秦岭保护区群管辖区域面广地宽,面积约205,893公顷。生产比较单一,群众收入还属低水平,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也较差,环保意识不强,靠山吃山的观念还很牢固。加强对他们生态建设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力气,协助周边社区的群众和乡、镇,积极广开生产门路,扩大就业渠道,努力增加收入,更多的分享到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他们才能乐于接受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与措施。如开发旅游项目、兴建具有保护区特色的旅游产业,还可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劳务输出等,培训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增长旅游服务知识和技能等等,广开思路,协助他们创收、增收。引导他们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4. 强化领导,使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各保护区应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领导这一工作。并研究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不同任务、项目的要求,采取广播、电视、图片、黑板报、专题讲座、开会宣传、表彰好人好事、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安排、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切实把这一工作纳入到保护区年度工作内容之一,年年抓,抓出成效。

        5. 开展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示范点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搞好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亦不例外,也应有示范点作出榜样,以点带面,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建议各保护区对周边的社区或乡、村进行摸底,做点调查。选择一、两个领导比较重视,经济基础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社区作为重点,在资金扶持、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安排、宣传设备配置等方面予以优先,作为联系点,强化技术指导,先行一步,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到面上,推向其它社区。 (公众教育科)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