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牛背梁地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作者:麻应太 解振锋 邵建斌)

发布时间:2008/10/14 16:12:55  浏览次数: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地处长安、宁陕、柞水3县(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为108°47¢~109°03¢E,33°47¢~33°55¢N,东西长28 km,南北宽15 km,总面积16520 hm2。它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牛背梁保护区辖区及其周边地区(以下简称牛背梁地区)是秦岭东部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镇守着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东部边沿重地。有效保护牛背梁地区的自然资源对整个秦岭乃至陕西与全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牛背梁地区的脊椎动物
      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牛背梁地区地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是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和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交汇地带,动物区系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南坡以东洋界动物区系成分为主,北坡以古北界动物区系成分为主,又各兼有广布种。据文献记载和1996年8月的调查统计,牛背梁地区分布有脊椎动物218种,隶属5纲25目74科168属(表1)。其中兽类60种,隶属6目24科50属;鸟类124种,隶属13目36科87属;爬行类20种,隶属2目6科17属;两栖类7种,隶属2目5科7属;鱼类7种,隶属2目3科7属。
 
表1    牛背梁地区脊椎动物科属种数统计
Tab.1    Species number of Vertebrata in Niubeiliang Area
科数
属数
种数
比例/%
兽类
6
24
50
60
27.5
鸟类
13
36
87
124
56.9
爬行类
2
6
17
20
9.2
两栖类
2
5
7
7
3.2
鱼类
2
3
7
7
3.2
总计
25目
74科
168属
218种
100
 
在这些脊椎动物中(除鱼类外),古北界成分有66种,占总种数的31.28%,东洋界101种,占总种数的47.87%,广布种44种,占总种数的20.85%,东洋界成分略占优势。可见,牛背梁地区脊椎动物区系兼具古北界与东洋界的特点,多种区系成分共存。
 
2 牛背梁地区重点保护动物
      在牛背梁地区分布的脊椎动物中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表2),占牛背梁地区脊椎动物总种数的21.1%,其中分布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羚牛、豹、林麝、黑鹳4种,占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8%,占重点保护动物总种数的8.7%;国家II级保护动物黑熊、鬣羚、斑羚、血雉、红腹锦鸡、秦岭蝮、大鲵、秦岭细鳞鲑等24种,占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1.0%,占重点保护动物总种数的52.2%;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豹猫、狼、小麂、狍、中国林蛙等18种,占脊椎动物总种数的8.3%,占重点保护动物总种数的39.1%。
 
表2      牛背梁地区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Tab.2    The list of protected wildlife in Niubeiliang Area
序号
种 名
学   名
分类地位
保护级别
I级
II级
省级
1
Panthera pardus
食肉目
猫科
 
 
2
金猫
Profelis temminckii
 
 
3
豹猫
Felis bengalensis
 
 
4
黄喉貂
Martes flavigula
鼬科
 
 
5
猪獾
Arctonyx collaris
 
 
6
狗獾
Meles meles
 
 
7
黑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熊科
 
 
8
Cuon alpinus
犬科
 
 
9
Canis lupus
 
 
10
赤狐
Vulpes vulpes
 
 
11
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灵猫科
 
 
12
羚牛
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偶蹄目
牛科
 
 
13
鬣羚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14
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15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麝科
 
 
16
Capreolus capreolus
鹿科
 
 
17
小麂
Muntiacus reevesi
 
 
18
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19
黑鹳
Ciconia nigra
鹳形目
鹳科
 
 
20
Milvus korschun
隼形目
鹰科
 
 
21
赤腹鹰
Accipiter soloensis
 
 
22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23
红脚隼
Falco vespertinus
隼科
 
 
24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25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鸡形目
雉科
 
 
26
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27
勺鸡
Pucrasia macrolopha
 
 
28
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 reevesii
 
 
29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30
灰鹤
Grus grus
鹤形目
鹤科
 
 
31
红角鸮
Otus scops
鸮形目
鸱鸮科
 
 
32
雕鸮
Bubo bubo
 
 
33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34
灰林鸮
Strix aluco
 
 
35
长耳鸮
Asio otus
 
 
36
画眉
Garrulax canorus
雀形目
鶲科
 
 
37
红嘴相思鸟
Leiothrix lutea
 
 
38
蓝鹀
Emberiza siemsseni
雀科
 
 
39
黄喉鹀
Emberiza elegans
 
 
40
酒红朱雀
Carpodacus vinaceus
 
 
41
赤胸灰雀
Pyrrhula erythaca
 
 
42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蛇目
游蛇科
 
 
43
秦岭蝮
Gloydius qinlingensis
蝰科
 
 
44
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有尾目
隐鳃鲵科
 
 
45
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无尾目
蛙科
 
 
46
秦岭细鳞鲑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鲑形目
鲑科
 
 
总               计
12目
21科
4种
24种
18种
 
      牛背梁地区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5纲12目21科43属(表3),其中以鸟类最多,6目8科20属23种,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种数的50.0%,兽类次之,2目8科18属18种,占总种数的39.1%,鱼类最少,仅1目1科1属1种,占总种数的2.2%。
 
表3    牛背梁地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属种数统计
Tab.3    Species number of protected wildlife in Niubeiliang Area
科数
属数
种数
比例/%
兽类
食肉目
5
11
11
23.9
偶蹄目
3
7
7
15.2
鸟类
鹳形目
1
1
1
2.2
隼形目
2
3
5
10.9
鸡形目
1
5
5
10.9
鹤形目
1
1
1
2.2
鸮形目
1
5
5
10.9
雀形目
2
5
6
13.0
爬行类
蛇目
2
2
2
4.2
两栖类
有尾目
1
1
1
2.2
无尾目
1
1
1
2.2
鱼类
鲑形目
1
1
1
2.2
总计
12目
21科
43属
46种
100
 
3 牛背梁地区濒危物种
      在牛背梁地区分布的脊椎动物中,对照《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与《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所公布的物种名录,该地区有濒危物种73种,占其脊椎动物总数的33.5%。其中:
      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牛背梁地区受威胁的物种有44种(表4),占该地区脊椎动物总数的20.2%。包括金猫、豹、大鲵等极危种(CR)3种,占该地区受威胁物种总数的6.8%;大长尾鼩、豺、林麝、羚牛、斑羚、白喉噪鹛等濒危种(EN)6种,占该地区受威胁物种总数的13.7%;候氏猬、鼩鼹、小麝鼩、黑鹳、狼、豹猫、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画眉、山溪鲵、王锦蛇、乌梢蛇、秦岭细鳞鲑等易危种(VU)28种,占该地区受威胁物种总数的63.6%;长尾鼹、普氏蹄蝠、青鼬、黄鼬、狗獾、果子狸、隆肛蛙等近危种(NT)7种,占该地区受威胁物种总数的15.9%。
      在牛背梁地区分布的脊椎动物中,有《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29种(表4),占该地区脊椎动物总数的13.3%。其中附录I物种有黑熊、金猫、豹、斑羚、鬣羚、大鲵6种,占该地区附录物种总数的20.7%;附录II物种有羚牛、林麝、狼、豺、黑鹳、鸢、血雉、长耳鸮、画眉等20种,占该地区附录物种总数的69.0%;附录III物种有青鼬、黄鼬、果子狸3种,占该地区附录物种总数的10.3%。
 
表4  牛背梁地区分布的濒危物种统计
Tab.4   The endangered species number in Niubeiliang Area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极危(CR)
濒危(EN)
易危(VU)
近危(NT)
附录I
附录II
附录III
兽类
2
5
15
6
5
5
3
鸟类
0
1
7
0
0
15
0
爬行类
0
0
4
0
0
0
0
两栖类
1
0
1
1
1
0
0
鱼类
0
0
1
0
0
0
0
总计
3
6
28
7
6
20
3
注:1、CR/EN/VU/NT:分别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China Species Red List)中物种濒危等级;
2、附录I/II/III:为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物种。
 
      在以上濒危物种中,同时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与《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有为黑熊、狼、豺、青鼬、黄鼬、果子狸、金猫、豹猫、豹、林麝、羚牛、斑羚、鬣羚、画眉、红嘴相思鸟、大鲵等16种,占其脊椎动物总种数的7.3%,说明该地区的脊椎动物濒危与受威胁的程度相当高。
 
4 保护管理现状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自198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自然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在不断完善保护管理设施建设的同时,致力于资源保护的根本,先后完成了牛背梁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脊椎动物与种子植物区系与周边社区社会经济调查,以及多项专题性科学研究,并持续开展了巡护监测工作。科研监测成果的取得,为资源保护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保护区先后编制完成了牛背梁保护区总体规划、管理计划等规划,指导和规范了保护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截至目前,保护区管理局下设8个职能科室4个保护站与6个巡护哨卡,形成了“局~站~卡”三级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同时,保护区管理局与当地社区和地方政府积极协调沟通,加入了秦东地区护林防火联防组织,成立了牛背梁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组建了群众义务扑火队,制定了护林防火联防公约。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特别是1997年5月管理局成立以来,资源保护管理与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断得到加大,科研监测工作长期持续开展,并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工作,扩大社区参与,使得牛背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了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与改善,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5 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
      牛背梁保护区建立以前,其辖区分别属于长安、宁陕、柞水3县(区)的4个国营林场的经营区,多年的商业性采伐和营林作业,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加之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集体林与自留山(个人柴山)过度反复性采伐,致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破碎,栖息地面积缩小或生境丧失。由于保护区地处秦岭腹地,属高寒农耕区,社区居民受生活所迫或经济利益驱使,入山采药、盗伐、偷猎等活动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野生动物的正常繁衍生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锐减或局部性灭绝。1998年4月羚牛冬季栖息地调查结果显示,牛背梁地区的羚牛仅分布于5块相互隔离的冬栖地中,2007年3月完成的林麝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林麝也仅分布于苍子沟以东区域,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保护区建立以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非法活动已基本杜绝。自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在秦岭林区相继实施,秦岭林区的森林采伐活动被全面禁止,随着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牛背梁地区的自然资源已处在有效的保护与监管之中。但是,长期以来人为活动干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系统压力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生境恢复与生态功能的修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牛背梁地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现状仍令人堪忧。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牛背梁地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又面临着新的威胁:虽然穿越保护区东部腹底的西康铁路与西康公路隧道的建设已进入尾声,但其前期勘察钻探、施工建设中产生的影响依然在持续,而且配套工程建设仍在进行。另外,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业日益兴盛,受经济利益驱使,保护区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活动也如火如荼,竞相开工建设,大兴土木,这些活动的频繁发生,既破坏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导致生境破碎化,又加剧了保护区的孤岛化效应,特别是旅游接待设施大规模的修建,破坏了水资源环境,污染了水源,给两栖爬行等水栖动物造成严重威胁。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人为活动与工程机械的噪音,以及投入运行后的游客大量涌入与旅游活动,必将严重干扰野生动物迁移扩散行为的发生,致使野生动物为远离威胁而发生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变化。
      综上所述,面对种种威胁,今后在牛背梁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中应注重或积极采取以下措施:⑴积极筹措资金,开展牛背梁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调查摸清该地区资源家底,为保护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⑵以保护为根本,通过大力宣传和严格管理与执法,提高当地居民对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认识,培养其自觉参与保护的意识,变破坏行为为自觉保护行为,实现区域联合治理;⑶积极与当地社区与政府联合,加强对保护区周边地区旅游开发活动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游客数量,做到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持续发展;⑷继续坚持长期持久地开展资源监测工作,掌握野生动植物与环境状况,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适时调整保护管理对策;⑸大力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确定牛背梁地区优先与重点保护的物种,并通过对不同物种资源量与环境容纳量的研究,最大限度的保护牛背梁地区动物物种种质资源。(科研科)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