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科学研究 > 科研信息

“林改”破解“三林”难题促进林业科学发展(蔡永胜)

发布时间:2009/1/4 16:39:32  浏览次数:

“林改”破解“三林”难题促进林业科学发展
蔡永胜
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整整五年时间,我国林业已到了发展的春天。回顾我国林业发展史,“三林”问题困扰我国多年,“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口的用材问题,更没有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究其原因;我国林业长期处在产出率不高、林区发展落后、林农收入偏低的水平,“三林”问题颇为突出。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农业迎来“反哺时代”,与此同时,“林业弱、林区困、林农穷”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新瓶颈,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25.48亿亩集体林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9%,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发展难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林业仍然是经济链条上的弱势产业。山区林业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国13亿人口,7.8亿在农村,5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中490多个县在山区,在全国23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中,1500多个在山区。山区是我国资源宝库和大江大河的源头,全国90%的林地,80%森林蓄积量,77%草场,76%的湖泊,98%的水都集中在山区。
长期以来,集体林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生产关系,造成林权主体缺位,经营主体错位,管理主体越位,一方面,集体林作为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长期闲置;另一方面,由于受体制制约,林业成了“只存不取”的“绿色银行”,影响了林农收入的提高,使林农成为农村中最突出的贫困群体,许多山村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乱砍滥伐事件时有发生。
山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山区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国家确定福建、江西、浙江、辽宁、云南等作为试点省份,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林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置权交给农民,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改变了过去农民砍一根竹子得到是一根筷子、砍一棵树木得到是一个板凳的低收入水平。林改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顺乎民心和民意,有力促进了我国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0年改革成果表明:我国农村改革是一个从“土改”到“林改”、“分田”到“分山”、“三农”到“三林”的改革演进过程。
林改实践证明,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内在动力全面激发,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林改已成为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将我国的改革由平原延伸到山区,由耕地延伸到林地,充分利用林地,挖掘林地资源潜力,解放林业生产力,呈现出“民富林兴,生态好转,农村和谐”的可喜局面。农民把山林资源看作是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精心管护,自发组织了许多包括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内容的森林管护协会,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林改坚持以人为本,解放山区劳动力和林地生产力,调动山区农民开发山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木种植、林下经济、木本粮油、竹藤花卉、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及林产品经营加工等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全面提升了林地产出率,大幅度增加了山区农民的收入。林改就是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光明之路、幸福之路、惠民之路、恩泽之路。
林改最核心的是明晰产权,突出“两性”:一是维护家庭承包经营的长期性,承包期70年,届满后可续包。二是维护承包经营的物权性,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对集体林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有平等的初始分配权,即承包经营权。中央林改意见特别强调五项基本原则,即“五个坚持、五个确保”: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三是支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四是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五是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同时,还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加强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公益林补偿制度、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林改是科学发展观在解决“三农”和“三林”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反映,为我国广大山区农民闯出了一条致富的希望之路。从根本上理顺了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现代林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民增收、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区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 (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