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林业动态 >> 国内林业动态 >> 正文

放归,不是想放就放

来源:    发布日期:2018年8月16日    浏览次数:

 
  放归野外是野生动物救护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动物放归后的成活率也是检验救护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动物在放归野外后的高成活率呢?放归时应遵循3个原则,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方法。
  正确的时间
  1.适合的季节
  候鸟放归要选择该鸟种迁徙路过本地或者在本地居留的季节放归,如大天鹅主要在春秋季节迁徙途经北京,应选择春秋季节放归。而白尾海雕是北京的冬候鸟,冬季在北京越冬,应选择冬季放归。北京雨燕是北京的夏候鸟,夏季在北京地区繁殖,应该选择夏季放归。
  2.适合的时段
  不同动物昼夜节律不同,白天活动的动物要选择白天放归。大部分鸟类为昼行性,需要白天放归,如果夜晚放归则无法飞离,或者因为迷失方向导致撞伤,或者因无法寻找到适合的躲避场所而被捕食。
  3.适合的天气
  刚康复的动物体质还相对较弱,如果遇到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则应等到晴朗温暖的天气放归。
  正确的地点
  1.适合的地域
  选择动物的原生地放归。如救护的画眉和相思鸟等南方鸟类,需要运输到其原生省份放归,如果在北方放归,则会因无法忍受北方冬季恶劣天气而死亡。
  2.适合的生境
  选择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放归。如秃鹫等山区动物选择山区放归,那里能够给它们提供高山崖壁等适宜的停歇地,还能提供足够的食物资源。黑鹳等涉禽选择浅滩、溪流或河谷等处放归,它们可以在那里觅食或营巢繁殖。大天鹅等游禽选择大面积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水库放归,作为游禽它们需要足够的水深以供游弋。
  3.适合的环境容纳量
  放归动物时要考虑到放归地对该种动物的容纳量,主要包括食物容纳量和领地容纳量,超过最大限就应该选择其他地区放归。例如在放归猛禽时,除非在迁徙季节需要集大群,其他时段放归都应分散放归,以防止小区域内过多个体导致食物不足或营巢地不足。因此,在放归动物时同一类型的生境要有多个备选地点,每次选择到不同地点放归。
  正确的方法
  放归动物时可将动物放置于地面或打开笼箱,让动物自行离开。放归鸟类时也一样,切不可将鸟类抛向天空。经过长期康复饲养,再加上运输中的颠簸,鸟儿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后才能顺利飞行。如果贸然把鸟儿抛向空中,鸟儿可能会掉落摔伤。
  在放归时除了考虑时间和地点,还需要结合动物的生态习性。例如放归救护的鹤类时,既可以选择春秋季节在迁徙停歇地放归,也可以选择夏季在繁殖地放归,还可以选择冬季在越冬地放归。在这3种选择中,冬季在越冬地放归的成活率应该是最高的。这是因为鹤类在冬季越冬集大群,性情相对温和,放归的鹤类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野外种群。而在繁殖季节,鹤类分散营巢繁殖,领地意识较强,放归个体较难融入种群,甚至可能会被同类攻击。而在春秋迁徙季节,迁徙种群停留时间较短,如果放归个体不能很快融入种群并随大群迁飞,其成活率将会大大降低。(中国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