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区工作 >> 公众教育 >> 宣传教育 >> 正文

森林体验活动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发布日期:2016年6月28日    浏览次数:

    森林体验是人们通过各种感官感受、认知森林及其环境的所有活动的总称。通过有目的的森林体验设计和引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及自然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并自觉培养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情怀。森林体验与森林教育、自然教育等教育模式有相似性,森林教育和自然教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也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模式,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由于开展较早,也建立起先进的管理经验。而我国内地的森林体验活动则是近几年刚刚起步。国家林业局2016年初在《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中要求有关单位,一要充分认识发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有助于发挥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中的巨大潜力的重要意义;二要加强对外交流,做好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工作;三要加快硬件软件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扶持力度,推动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的规范快速发展。要推动森林体验活动在我国内地快速发展,就必须根据各地实际探索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在陕西省林业厅的安排和要求下,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牛背梁保护区)于2013年9月14日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首次森林体验活动。近三年来,牛背梁保护区积极探索并开展森林体验活动,积累了一定经验,受到全国政协、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陕西省林业厅等部门领导和各参与活动学校师生等社会各界的肯定。对牛背梁保护区森林体验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做好我区森林体验活动有一定的意义。
一、牛背梁保护区森林体验活动的发展现状
牛背梁保护区自2013年开始开展森林体验活动,目前发展现状概括为以下几点:
1、森林体验基地已建成12个主题的体验区域(点)和多个体验辅助设施。
2、森林体验活动已建立26人的引导员队伍,并经过多次专业培训。
3、森林体验活动已开发出40余项体验项目。
4、已开展森林体验活动受到中小学生、学校老师及社会团体的喜爱和好评。
5、森林体验活动受到全国政协、国家林业局、陕西省林业厅等部门领导及教育部门、媒体、公众的广泛肯定和赞誉。
(具体内容可见《秦岭牛背梁》2015年第四期和牛背梁保护区宣传网站《论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生态文明传播实践——以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开展森林体验活动为例》一文。
二、保护区开展森林体验活动的有利因素
1、森林体验活动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
除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出利好政策,国家林业局2016年初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陕西省政府将森林体验活动的费用列入省财政支出范围,每年度都给予各森林体验基地一定资金扶持。陕西省政府于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召开森林体验工作座谈会,要求各森林体验基地对上年度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安排部署新一年度的森林体验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深入领会座谈会精神,并与其他基地交流经验,促进了各森林体验基地开拓思路,推出实效举措推动活动开展。2016年6月刚刚闭幕的“科技三会”,传递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即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森林体验活动作为林业科普活动,也必然在这一场变革中受益。
2、森林体验活动引起社会关注和广泛支持
通过历次森林体验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途径了解到森林体验活动,主动与北沟森林体验基地联络希望参与体验活动的社会团体超30个批次上千人。同时,社会中自发组建的自然体验、自然学堂、行知学堂、自然成长营等组织如雨后春笋,显示出社会公众对于森林体验等活动的参与热情,已经形成庞大的潜在市场。
3、森林体验活动受到中小学生及家长欢迎
在森林体验活动中已经与保护区合作过的中小学校和亲子团体大部分与牛背梁保护区都建立起稳固的信任关系,带队老师和参与学生、家长对活动开展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有助于改进活动效果的反馈和良好建议。
4、开展森林体验活动对保护区整体工作有好处
保护区开展森林体验活动,将生态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功能具体化,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开展活动和交流,保护区与社会各界建立起更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保护区各类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保护区开展森林体验,有机会获得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促进发展。
5、参与森林体验活动对引导员个人有一定收获
 很多引导员每次引导活动都能吸引一大群“粉丝”的喜爱,通过活动中收获参与者广泛的肯定和由衷的称赞,看到中小学生快乐的笑容和实实在在的收获,引导员们的职业成就感更强烈;保护区工作人员参与森林体验活动,增加社会与各界交流的机会,增长了见识;在活动中工作人员的能力要受到活动效果和参与者评价的检验,因此感受到适度的压力来自觉学习,扩大动植物科普知识面,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不知不觉中个人能力获得快速提升。
三、保护区进一步发展森林体验活动的限制因素
1、公益性的初衷限制了商业化模式
陕西省的森林体验活动自开始就明确定位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公益”活动,不仅对学生全部免费,甚至还设计了为参与学生免费提供一顿午餐的环节。但随着体验活动参与学生范围和人数的逐年扩大,活动组织成本、基地建设维护成本、人力成本等各项资源消耗必将不断增大。以目前陕西省财政每年给森林体验活动的资金投入,在活动之初给予少数几家基地给予扶持还较有效果,但若面对全省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生需求,可谓杯水车薪。引入社会资金,以商业化管理模式来开展森林体验活动,可能是一种补充方式,但也有可能因商业行为对利润的追求,导致森林体验活动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弱化,而单纯迎合公众的消费、娱乐、享受倾向,走向庸俗化。由于对于商业化模式的顾虑,限制了森林体验活动与商业机构的合作模式。
2、体验性的特点及活动组织方式限制了参与人数
牛背梁保护区森林体验活动目前设计为30人/批次,每次需4名引导员带领,以此保证参与学生都能受到足够的关注和安全管理,每名学生有充分的体验、观察、分享机会,并与森林体验引导员进行交流。森林体验活动需要较为安静的氛围,也不允许参与团体人数过多。保护区每年组织50次标准设置的体验活动,也只能达到1500人次的接待目标,但对于保护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而繁重的工作任务。
3、引导员兼职性的特点限制了活动质量提升
牛背梁保护区目前有26名职工作为森林体验活动引导员,他们是组织森林体验活动的主力军。这些引导员分散在保护区管理局和保护站11个不同科(室)、站,平时都承担了各自专职的相应工作任务。管理局设立了森林体验活动办公室,根据需要临时性抽调引导员开展体验活动。包括森林体验活动办公室所在的公众教育科人员在内,由于本部门其他主要工作占用了大量精力,且引导员进行森林体验活动相关的交流、培训、研讨机会都偏少,用于探讨完善活动组织管理细节的精力有限,因此限制了森林体验活动质量的提升。
4、保护区与参与活动学校衔接环节的限制太多制约了校方积极性
牛背梁保护区目前主要接待西安市中小学生,校方在每次活动前需要在所在区域教育局、交警队等部门申请批准;需要自行雇佣旅游大巴用于交通;需要根据每次30人的要求选择确定参与人员(通常每个班级为50人以上);需要根据活动要求安排校医全程跟随(有些学校没有校医,还需要从校外请医生协助);需要避开期中、期末考试和寒暑假、周末、其他法定假等双方工作人员的公休时间;同时因天气状况的偶然变化,有时会因下雨、下雪等情况临时取消活动或推迟活动日期。这些繁琐环节的投入成本和一次30人的活动成果相比,客观上抵消了学校的热情,也限制了校方的参与积极性。
5、与社会媒体合作方式有待改进
牛背梁保护区森林体验活动一经启动,就立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中间媒体报道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时媒体报道也是一把双刃剑,例如水土保持实验、蒸腾实验、镜像森林、鸟巢体验等森林体验项目,前期策划设计和设施建设都投入了保护区工作人员大量人力物力,但一经媒体深入报道,仿佛魔术表演提前揭开了内幕,看过相关报道的人员再来参加体验活动,一部分感受性大打折扣,其活动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6、森林体验活动并非保护区整体目标中的主要目标
牛背梁保护区作为国家划定的专门用于羚牛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的区域,资源保护始终是其核心工作目标,例如不能发生大规模盗伐、盗猎、挖药、取土、采石等行为,不能发生森林火灾等属于“硬指标”,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是居于从属地位的“软指标”。加上保护区主要工作经费来源和职工工资来源与森林体验活动没有直接关系,限制了保护区领导层及干部职工持续关注和发展森林体验活动的积极性。
7、对引导员的鼓励和引导措施尚不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保护区森林体验引导员是一支光荣的团队,自建立伊始就发挥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在活动创新设计和组织实施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但就引导员团队而言,还是停留于“吃大锅饭”的现状,引导员个人能力和责任心强弱还未能体现为一定的回报。加上森林体验活动具备一定安全风险,参与活动越多必然要承担更多风险压力。这些因素限制了森林体验引导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8、教育部门开展研学旅行的影响
研学旅行是近两年教育部门重点推广的素质教育活动,其特点是由教育部门认定的旅行社组织中小学生,定期前往较成熟的博物馆、拓展基地等场所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活动。由于研学旅行的设计中有旅行社这类专业机构的参与,学校承担的安全风险大为降低。由于单个批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大,往往三五百甚至上千人,方便了学校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动员组织。这些因素导致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热情较高,申请森林体验活动的热情有所降低。
9、基地容纳量的限制
牛背梁北沟森林体验基地野外线路全长3公里,而为了方便中小学生活动,目前全部12个体验区域中的11个集中在线路起始1公里,整个3公里线路中能够提供约30人团体休憩的场所也只有4处。理论上在有足够数量引导员情况下,基地接待30人/批次的团体达到4个即饱和,也就是接待120人/天。实际执行中由于都是行走于同一条线路,即使只有120人,各团队之间要做到不互相干扰也很困难。基地容纳量较低限制了接待大批次中小学生活动的能力。
四、做好今后保护区森林体验工作的思路措施
1、森林体验在公益性的大前提下,可以一定程度的商业化为补充
引入一定形式和规模的商业化管理模式,在确保森林体验活动公益性、生态文明教育主导性的前提下,也能促进活动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免除体验学生基地门票的同时,适当收取一定数额的活动组织和引导费用,有利于对体验活动的进一步细化管理和提升质量。只要总体费用略低于常规森林旅游的费用,就能够保持对体验团队的吸引力,就能确保森林体验活动传播理念的主导权不转移,继续发挥教育功能。
2、利用学校老师、部分学生作为工作人员补充,并采用“菜单式”活动管理,可适当增加体验人数
在引导员总人数和引导员兼职开展活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人员利用效率,可考虑在人员管理、活动摄影、引导员助理等工作环节尽量动员学校带队老师和配合度较高的学生参与,减轻保护区引导员工作量,争取实现30人/批次的团队配备2名引导员,或者60人/批次的团队配备4名引导员。同时在体验基地设施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让体验团队更多采用“菜单式”、“自助式”体验活动。以上举措可部分缓解引导人员的不足。但这一条的前提是引导员活动组织能力和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
3、通过评优、评级、考核、奖励、筛选、培训,以及减轻其他方面工作量等方式调动森林体验引导员的积极性
对森林体验活动引导员经过考核予以认证,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一定的参考,这是森林体验活动之初策划者的构想,如能实现,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调动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与之相辅,还可以通过评优评奖、定期选送培训、适度减轻其他方面工作量等措施调动其积极性。将全局26名引导员分成若干相对固定的小组,这种相对固定的搭配有利于各组引导员相互交流,增加活动中配合默契度。
4、通过简化模式,固定合作,提升默契度,减轻校方负担
在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中,通过适度增加单批次人数,至少达到一个班级约60人的规模,可以方便学校组织活动;通过制定意外伤害处理预案,并配备基地专职的医务人员,可以避免学校为随队医生而费力协调;通过针对性选择部分合作度较高的学校,双方在多次合作中增加默契度,包括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较主动调整活动日程。类似举措有利于保护中小学校的参与活动热情,提升活动质量。
5、与媒体沟通,巧妙宣传,避免泄露关键信息
为了更好发挥媒体对于森林体验活动的间接传播作用,并发挥最好的传播效果。保护区工作人员应与媒体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及时提醒,支持媒体以适当的角度和切入点报道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媒体工作者的工作艺术,做到既能避免将森林体验关键环节“泄露走风”,又能吊足潜在参与者的“胃口”。
6、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森林体验活动与保护区其他工作的关系
保护区核心工作任务为确保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安全,但单纯保护的举措也难以破解时下人为干扰逐年加剧的趋势。目前主要人为干扰因素为驴友、游客群体为了亲近自然随意进入区内,由于人流量大而难以管理。通过开展森林体验活动等生态文明教育和传播,可以对社会公众给以有效的引导和教育,间接促进了资源保护工作,虽然短期内未必能解决游客入区问题,但长期来看必然有助于推动公众自觉支持和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上级管理部门如能从这一点在对保护区的工作考核中给予要求,保护区干部职工对此也能统一思想认识,做到统筹兼顾,也有助于森林体验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
7、规范森林体验活动流程和标准,减轻引导员工作压力,调动积极性
在森林体验活动中通过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并配备专职医生,可以让引导员减轻关于确保学生野外人身安全,避免承担相应责任追究的压力;通过动员学校老师和学生参与到活动组织中可以减少引导员的工作量;通过考核和评比可以制造适度的压力并鼓励引导员提升工作能力;通过适当增加引导员野外补助,增加优秀引导员外出交流学习机会,调动引导员积极性,促进工作开展。
8、利用研学旅行有关政策,促进森林体验活动开展
在教育部门大力推广研学旅行的情况下,森林体验活动可以借势开展,探讨将森林体验活动作为研学旅行中一种研学内容,由此不仅化解了相互的影响,而且可以利用研学活动组织模式,由此获得了较为稳定的体验学生群体。
9、继续改进和完善基地设施,研发新体验项目,提升体验基地容纳量
森林体验基地后续建设中,应注重开发既能实现“体验”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引导员投入的体验设施和体验活动。并对体验基地容纳量做出有效评估,通过扩大建设基地规模,进一步增大体验基地容纳量,为体验活动开展提供场所支持。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保护区开展森林体验活动存在较多的有利因素,但要推动森林体验活动进一步发展,也面临一定的限制因素。通过创新思路和解放思想并积极抓好落实,这些限制因素都有把握或有希望获得解决和化解。(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