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旅游 >> 景区介绍 >> 正文

寨沟印象

来源:    发布日期:2016年3月18日    浏览次数:

寨沟,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一次短暂的造访却留给我深刻的印象,镌印在心久久不能消失。

  
世外桃源
去年盛夏时节,因工作机会造访此地,汽车在蜿蜒的山间公路行驶许久,缓缓停在路边。下车伊始,一个 “绿宝生态示范园”“朱野化放飞基地”的牌子静静地站在路边。沿着不宽的水泥路一路下坡,我走进了陌生的寨沟。
这是一个恬静的山沟,走进这里仿佛步入了桃花源。沿着缓缓的村道,一路沿沟而上,步行约50米,视线豁然开朗起来,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田园风光。直觉阵阵微风拂面,顿感凉爽,顺势手搭凉棚,只见云朵在蓝天下缓缓飘动。在稻田与青山接壤处,树林掩映着几户青瓦白墙的陕南民居,两侧苍翠连绵的山峦像母亲用双手呵护着层层的寨沟梯田,梯田顺着山谷地势缓缓抬升,而此时梯田里的水稻正绿得欢实,快成熟的稻穗也颗粒饱满,精神抖擞。
                
路边的水渠里流淌着潺潺的清澈小溪,村里的水网是中日合作人与朱和谐共存的地区环境建设项目资助于2004年修建的,通过发达丰富的水渠网络可以将山上清澈的山泉水引到农家门前,引向梯田灌溉水稻。
路边的风景真是十步一移。草丛中不时隐约闪现着幽幽蓝色花朵的鸭跖草,在阳光下像精灵般眨着眼睛。各种蝴蝶在花草间飞舞,时而黄纹粉蝶翩翩起舞,时而箭环蝶在草丛中歇息,时而柑橘凤蝶贪婪忘我地吸食着醉鱼草串串花的花蜜,时而苎麻珍蝶正聚群忙着在草丛间交尾,好不热闹,甚至我到近前拍照也不理睬……
路边树枝上吱吱嘶鸣的知了,倒也不是很吵。回看山谷,稻田如锦毯铺满,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路边农户家门前的百日红开得正艳,竹篱笆下流淌着清泉,几只土鸡悠闲地在院落找着食儿,还有因我这一异乡人的闯入,引起了农家狗的几声犬吠,在山间回响。
               
               
      
      
寨沟——因朱而不平凡
我们此行的终点是大笼舍——野化放飞基地,位置就在这片200亩有机稻田的尽头,绿水青山的怀抱之中。中午时分,夏日的艳阳高照,我们到来的时候,早出觅食的朱已经飞回笼舍。笼舍里的栖架上搭防晒网,阻挡着烈日,此时的朱正三五成群错落地在栖架上在阴凉处眯着眼,打着盹,进行饱餐后的午休,神态怡然,好不惬意。据了解目前寨沟朱野化放飞基地有30多只朱生活在这里。
寨沟位于宁陕县城以北8公里处长安河之畔,这里水资源丰富,湿地广阔,森林覆盖率达到90.2以上,珍稀动植物种类众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条件适宜朱的繁衍生息,专家们通过考察论证终于选择这里建立了陕西首个朱野化放飞基地。
作为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朱曾一度被国际社会认为已经灭绝。1978年9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受命组成的考察组,考察历时3年,踏遍祖国千山万水,途经9省行程5万余公里,终于1981年陕西省洋县的金家河和姚家沟发现了尚存的朱营巢地。不仅发现两对成鸟,而且发现鸟卵和雏鸟,这证明朱在中国没有绝迹,而且还有繁衍后代的能力,给拯救工作带来了希望。这7只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仅剩的野生朱,经过研究和保护人员20多年的努力,朱的种群数量已增加到了目前的近2000余只。
2007年5月31日,对于寨沟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精心挑选,遗传品质好、生存能力强、年轻健壮具有繁殖能力的10对20只朱从这里离开笼舍的束缚,自由地飞翔在稻田上空,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世界上人工繁育的朱首次在异地放飞,寨沟朱野化放飞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历史上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一个平静而美丽的小山沟,因为有了东方红宝石——朱的到来,这里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变得不再平凡,也让人们记住她的名字——寨沟。
      

               

寨沟模式
野化放飞的朱在寨沟农户种植的水稻田中觅食,为了保证朱的健康,拥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当地政府发布通告要求农户在水稻田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但这样会使农户们的水稻产量下降30%,这对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寨沟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如何在保护好朱的前提下解决农户们的损失?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清新的空气,充沛的阳光,丰富的水资源、黑色肥沃的土地,这些是寨沟的地理条件,也是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必须条件,所以依托朱栖息地的生态优势,打造有机生态农业成为寨沟发展首选。于是有了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寨沟的挂牌成立,120户寨沟村民成为合作社会员,开始在当地试种200亩有机稻谷。农户统一使用有机肥,不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改用频振式杀虫灯、沼气液对付病虫害。虽然有机水稻产量比普通水稻低30%,而且成本增加,但因其主打有机无公害品牌,在市场上却是质优价高,利润要比普通水稻要高好几倍,很好地解决了朱保护与农户致富增收的问题,让朱保护和稻田种植共赢发展成为可能。
因朱对所在繁衍生息的栖息地要求非常高,无形中就是这里环境的检验者,绿色无公害的有机生态农业种植的代言人,逐步形成“朱效应”。寨沟在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旅游发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工作,实现了让绿色经济和生态保护同步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赢发展。这就是寨沟模式。
尾声
待到金秋收获的时节,寨沟的山沟里金黄色的有机稻田沿沟而上铺满山涧,农户们在稻田里忙碌着收割,野外放飞的朱有的正结伴在空中自由翱翔,有的三三两两正在溪边稻田觅食。那将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生态画卷!寨沟模式是成功的,如果将此模式进行复制,对于解决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或许也是有益的参考。
美丽寨沟,大美如斯。
                                    (公众教育科  郭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