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绿色文苑 >> 正文

守护心中的那份宁静

来源:    发布日期:2015年5月7日    浏览次数:

“宁静”历来是人追求的美好境界,春秋战国时期的先贤曾子在《大学》第一篇中就已明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宁静是收获成果的捷径,更是人生的智慧修养。只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能心安理得、思虑周详、增长智慧。
宁静的美丽曾让一个小孩收获了一笔巨额赏金。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而决定悬赏寻表:谁能找到手表,答谢500美元。重赏之下,众小孩无不卖力地在成堆的谷粒和稻草中搜寻,直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只好放弃。只有一个小孩仍然继续寻找。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内静了下来,他突然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小孩立刻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宁静的故事”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大故事,每个人都扮演着其中的某个角色。世间的喧嚣繁华乱了我们的眼,心间的浮躁嘈杂乱了我们的心。欲壑难填的我们的确需要停下脚步,傍花,随柳,寻天,问己:我心中的那份宁静还在吗?
傍花随柳,宁静是大自然的恩赐。花静静地开,柳悄悄地长,“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幽静闲适,“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的阒静清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谧恬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安谧冷寂,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
寻天问己,宁静是我们内心的需要,是笑看风云际会的坦然,是静观世事变换的淡泊。“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罄音”的纯静怡悦,“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超然静力,“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泰然豁达,“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然无悔,启迪我们在无法释怀时尽力抛却杂念、从容面对。
宁静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人生的领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宁静的第一境界,是一种何等的充实与美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宁静的第二境界,是何等的惬意与达。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则是宁静之极致,处乱不惊,沉着冷静而不随波逐流,这又是一种何等的超脱与可贵。
静则生慧,闹则生昏。宁静是一种品格和尊严,是一幅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是打败不安的有力武器,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心静缘于身静。身静,方可心无旁骛,悟得大智。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诸葛亮以其一生的总结告诫年幼的儿子诸葛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有宁静,才能安定身心,才能怡情懿德,深谋远虑,做成大事。让学生静心学习、教师静心育人、学校静心办学,内生教育的尊严感;让员工静心工作、单位静心谋事,内生事业的成就感。期待各方保持一份宁静的情怀,促进教育和事业回归本源……国人的心都静了,才能潜心本职工作,追求宁静惬意的幸福生活。唯有宁静,可以令一个民族文明昌盛、超越自身、走向世界。
晨起听鸟鸣,入暮闻花香,感受心灵的最后皈依,守护好自己心中的那份宁静!(西安市航天中学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