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基层生活 >> 正文

巡护“宴”遇之地软

来源: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30日    浏览次数:

从事保护区工作的人员都知道,日常巡护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们管护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根据巡护线路和工作内容安排,有时候可以当天往返,有时候要在山上露宿才能完成任务。十几年来,我们用脚步丈量、青春守护着牛背梁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巡护途中虽很辛苦,但时常也会收到大自然赠送的礼物,也能深深感受到牛背梁用它的厚实和热情馈赠着我们,让我们忘掉疲惫,沉浸在欣喜和满足当中。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巡护途中收到礼物----地软。
雨过天晴之后,我们照常开始辖区巡护工作,我们首选的巡护路线是龙王沟辖区,原因嘛,除了它是重点巡护路线之外,还有一道美味吸引着我们,那就是——地软(地耳)。
地软被我们的职工称为龙王沟特产。进入龙王沟,沟口1公里左右的路视野很开阔。天气晴朗的时候,稍一抬头,保护区“天路”的美景就直接映入眼帘,仿佛几步之遥。不熟悉这里的人,只顾欣赏沿途大自然的美景和雨后的清新空气,直奔向前,殊不知正与一种特色产物---地软擦肩而过。这里的地软仅仅分布在这1公里左右的路两旁,不下雨时,地软被太阳晒得干巴巴的很难被发现,卷成一个小卷儿躲在草丛中,要想发现它可得费一番功夫,可只要被一场大雨滋润后,它就蓬勃而生,个个喝饱了雨水疯长,密密麻麻在地上铺开来,厚厚一层。去龙王沟巡护,一年总有那么几次,会让我们在回站的途中增加几分狂热和欣喜,忘记了巡护路途不小心被擦伤的手掌,顾不上驴友的追问与困惑,我们笑着将这一片美味囊获。
说了这么多,恐怕有些人对地软不是太了解吧!科普一下,地软,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雷公菌、地踏菜、地皮菜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之地。地软是一种营养价值很丰富的野生美味,它含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蓝藻素及钙、磷、铁等各种营养成分。尤其含钙特多,每500克含钙2000多毫克,在蔬莱中极为少见。它是乡间人特别喜爱的美食,堪称席上奇馔,它味鲜,有特殊的香味。我国很早就认识并利用地软了,在南朝齐梁时期,名医陶弘景已经以“地耳”之名将其收载入《名医别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地软的记录。
地软非常柔软,紧贴着地皮生长,要轻拿轻放,动作大一点、力道大一点都会让它“四分五裂”。收集回来的地软要仔细处理,里面夹着许多杂草和小石子,要用开水泡发后,去除杂质,反复多次后,晒干储藏,随时享用。
每当全站职工聚齐后,我们就取出储藏的地软,用冷水泡发,洗净,切碎,加入香油、精盐、胡椒粉,与豆腐丁、粉条、葱花一起搅拌均匀制成包子馅儿。大家一起动手,蒸出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地软包子,偶尔也会配上几个小菜,小酌几杯。在老林站这个大家庭里,地软包子也被赋予了几个含义,一是大家几天不见,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加深感情;二是来到单位就要转换角色投入工作,祝愿大家各自的工作业绩都蒸蒸日上;三是“包”住过去,迎接未来,把过去工作上的不顺心,家庭里的不开心,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抛掷脑后,重新来过。

   记得今年夏天,一位来站避暑的王老先生,离站时幽默的说:“和你们大家相处这么多天以来,看到你们平时的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情趣,大家心态都很乐观,特别是‘地软包子’,嘹得很!”。(老林保护站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