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区工作 >> 资源保护 >> 保护措施 >> 正文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运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

来源: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10日    浏览次数: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物种遗传的基因库。长期以来,保护区一直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查监测手段,方式单一,费时劳力,往往对动物种群的分布数量等信息掌握不及时,珍稀物种发掘存在瓶颈,急需引进新型监测手段。为了加大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力度,提高科研监测工作科技含量,今年7月至8月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区内海拔900—2600米范围内定点捆绑布置了20台红外相机(每个保护站5台),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监测和调查。
一、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的红外线触发自动感应相机陷阱技术(简称ITCT)是一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技术,以无创伤、少干扰的取样方式得到动物在野外活动的准确信息,主要应用于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领域中的野生动物监测。该技术能昼夜不间断工作,而且劳动力成本低、无创伤、环境干扰小、抗环境变化,特别是能获得高度隐蔽物种和地形复杂区域的信息。
红外线触发相机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发射器发射一束人眼视力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正对着接收器上相应的接收窗口,当移动的物体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经过时,红外光束被隔断,从而引发相机拍摄照片。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能够探测前扇形区域内热量、红外能量的突然变化。当温血动物从装置前方经过时,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造成的温差引起相机周围热量的变化,这种温度(热量)的变化由红外传感器接收后,产生一个脉冲信号,从而触发相机拍摄。我局采用的是被动式红外线触发照相机。
二、选址及安装注意事项
按照管理局要求,四个保护站根据各自辖区内野生动物分布与活动情况,选择五处安装点,目前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由于野生动物的警觉性很高,要用红外触发相机“捕捉”到动物,必须讲究相机的布设。一是寻找合适的兽道,并根据地形走势、动物痕迹的种类和多寡挑选多条兽道交汇的地方设置红外触发相机。二是寻找水源,这是绝佳的“伏击”野生动物的位点,只要将相机固定在水坑边的树上,调整好位置,它的拍摄频率甚至可能高于兽道上设置的相机。以广货街保护站为例,在光头山蒲木梁左右羚牛活动频繁地带的牛道旁边上胸径18公分以上的杜鹃树固定红外相机,设置朝向尽可能最大面积拍摄到动物活动痕迹明显区域;选取甘沟与小甘沟交汇处,离河道20米左右距离安装相机,就是因为此处离水源近,且动物活动频繁、痕迹特别明显。
另外,仔细研究拍摄到的无效照片和相机的工作原理之后,会发现,很多空照片是由于阳光直射到了红外感应窗口,或是相机前面的地面被太阳直射,而树影的晃动使得地面温度发生变化,从而误触发了相机。一些夜晚拍摄的空照片,推测是在相机前较远处有动物经过,触发相机拍照,但由于闪光灯的作用距离有限,只拍到了漆黑一团的背景;同时,森林里的早晚气候非常潮湿,雨水或潮气进入相机内部就会造成电子线路的故障,而故障诱发的相机连续空拍也是空照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选址时还必须尽可能最大限度规避这些因素。
三、数据采集及归档整理
在初次使用的7至9月,保护站工作人员每月月底对红外相机数据收集一次,数据采集采用野外更换内存卡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过程中要对红外相机的电池电量、防水状况等工作状态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对镜头、感光器等进行除尘擦试,完全移除镜头前的遮挡物。当发现电池电量不足时要及时更换电池,以确保红外相机正常运转。采集回来的数据归档,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内存卡清零后对号装袋,以备下次更换方便使用。以广货街保护站为例,不定期地结合野外巡护、林政执法、动植物监测,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对辖区安装的红外相机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发现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送交科研科进行维修。每次更换内存卡,要求必须携带事先标识好卡号的卡袋,相对应更换内存卡,比如“16-1”更换“16-2”。采集回来的数据,在专门的电脑建立“红外相机监控照片”文件夹,文件夹内部再建立“2014-8”日期子文件夹,子文件夹内部再分别建立“16”、“17”、“18”、“19”、“20”等红外相机编号子文件夹,最后将照片按照编号存入对应文件夹内,重要照片还必须进行备份。
四、红外技术的应用价值及期待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引进红外线自动感应相机开展野外监测,解决了很多以前野生动物调查中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一是红外相机可以代替巡护员实时自动捕捉到某一区域的物种存在的证据,在人为干扰较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十分适合拍摄那些畏人心理比较重的物种。二是根据所拍摄的照片可以判定物种的种类、性别、体色、体型等特征,有助于珍稀物种的个体识别,进而确定个体的分布密度,可以计算物种在该地区的相对密度。三是由于红外相机可以记下拍摄时间,对于所追踪到的大型物种,可以通过时空位置的变动,推断出这种物种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习性。四是这项工作的长期应用可监控某种特殊种群的变化。
红外相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保护区野外动物监测效率,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保护区可以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羚牛、豹、林麝、黑熊、斑羚、红腹角雉等野生保护动物。通过该监测技术的应用,对研究牛背梁保护区野生动物活动规律,制定更加完善的保护措施发挥重要作用。
(广货街保护站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