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基层生活 >> 正文

抚今忆昔话石砭峪

来源: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10日    浏览次数:

又是一个七月里凉爽的夏夜,湿润的凉风驱走了午后的酷热,静立在暮霭中的远山融解在朦胧夜色里。静谧的夜空下,铿锵有力的音乐使这个小山村倍添生机和活力,宽敞洁净的院子里,熊熊的篝火,跳跃的火焰,欢快起舞的人儿,手拉着手围着篝火,劲舞欢歌。你千万别以为是来到了云南的苗寨或是某个避暑山庄,只要你抬头仰望楼上就知道了——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砭峪保护站”十九个大字在黑夜里熠熠生辉。这是我们和社区群众、辖区单位及住宿宾客一起欢歌笑语,座谈交流。大家促膝长谈,追忆往昔,畅想未来。记忆的闸门慢慢打开,一同回忆起石砭峪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2000年的冬天,我初次来到石砭峪站,当时站上共有八名职工,山间小道旁一层平房里,住着站上的四名男职工,是99年建站时调动过来的。据他们讲,当时来这里时,租住的林业站的两间房子没有电,也没有取暖炉,房子里潮湿阴冷,冬天冷的无法入睡,只能整夜和衣而睡。还有另外四名职工租住在村里的民房里,没有厨房就搭起简易棚架来用,当时没有电话,唯一能和外界联系的只有一部电台,也只在每天早上九点和局机关进行防火、防汛值班联系。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站上职工每月必须上完二十天班后一次休完十天假期,离站的时候说好十天后返回,或者返站的那天早上九点去局机关通过电台和站上联系好到班车终点——青岔火车站的时间,站上的三轮摩托会开车七公里前往青岔将人接回站上。如果遇上冬天大雪封山,休假和上班往返只能靠步行了。那时候,艰苦的环境没有吓倒我们,大家反而更加乐观和团结,共同克服一切困难。
第二年,固定电话通了,也通上了电,并且配了一台29吋的彩电,虽然电压时常不稳定,还经常停电,但是总算有个了解时事发展的窗口了。当时,一个房间住两个人,睡的硬板床,因为房间老旧,经常有老鼠做客;因为没有办公地点,就连厕所都是用附近村民家的旱厕。2003年,站上有了第一台电脑,终于能打个稿件和总结。2004年,局里给站上配了防火吉普车, 2005年5月,我们搬进了新的宿办楼,但办公家具依然是局机关退下来的老旧家具,当时站上已有15名职工,两人一间宿舍,没有窗帘,就买个布帘,钉两个钉子挂上。大家团结的像一家人,互相帮助,虽然条件艰苦,但没有人抱怨,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一直在石砭峪站延续下去。
那几年,野外巡护几乎全部靠步行,没有GPS,没有照相机 ,野外工作全靠纸笔记录,没有应急药物,直到2007年配备了对讲机、望远镜和GPS,巡护监测工作便利多了。2006年,移动信号开通了,可以随时和家里联络了。2009年,局里配发了新的办公桌椅。就在这一年,网络终于开通,三台电脑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了。2010年,购置了新的餐具、餐桌、餐椅、电饭锅、电饼铛,并对宿办楼重新粉刷修缮。2011年,会议室里安装了52吋彩色液晶电视,并配有电脑点歌台,大家的业余生活更丰富了。2013年,购置了电动压面机,厨房里订做了橱柜,并购置了双开门冰箱,每个房间都接上了广播电视户户通。近几年,除了客房、餐厅及办公家具配备齐全外,科研监测、防火防汛等物资也逐渐配备完善,先后安装了视频监控器、红外线照相机,配发了探照灯、对讲机、帐篷灯、防扑火器具、防火服、雨衣、雨鞋、救援绳、手电筒、药箱、帐篷、睡袋。今年,局机关统一为每位职工宿舍购置了一米五宽的实木床、衣柜、液晶电视,客房里加装了一部太阳能热水器,会议室里换了新的桌椅,餐厅里装上了空调,院子里安装了太阳能板路灯,楼顶上装上了“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砭峪保护站”十九个红字灯箱,黑夜里格外耀眼夺目。后期还会配备电脑,院子上部平台还会建造亭子,走廊……
看着我们侃侃而谈,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的笑脸,大家也对近几年局领导为基层办实事的英明举措竖起了大拇指。是啊!没有局领导深切体察民情,怎么会设身处地为基层职工谋福利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盛世话复兴,石砭峪站经过时代变迁,近几年,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局里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为牛保摘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用勤劳和智慧续写着石砭峪站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普通的牛保基层职工,我感到万分光荣,并会以此激励自己以更加热忱的态度投入到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去。(石砭峪保护站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