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基层生活 >> 正文

狗仔队拍牛记(三)

来源:    发布日期:2013年4月22日    浏览次数:

狗仔队拍牛记(三)
赵文超
雨后的秦岭之巅,风清心静。纯蓝色天空下的高山草甸是那么的好看,绿的鲜,绿的翠,远近绿的层次浓淡缓缓而来,浸人心脾。野花星星点点,芬芳点缀,清香徐徐;回头北望大寺的方向,峰峦叠嶂,古诗里“大寺几千峰,峰翠青可掬”,原来说的就是这个意境啊,眼前此景,好个清新世界,怎不让人心旷神怡,融天入地,忘乎所以,美哉!美哉!恰似在人间的神仙享受。
光头山的生命之源——水
水、食物、隐蔽物是一切野生动物生存的三大法宝,而且缺一不可。在秦岭海拔2500米的高处,甘甜清冽的水源对羚牛的吸引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俗语云:水流百步自清。而这里的水是天生的清,从岩缝里冒出来就是淙淙清泉,喝了绝对不会拉肚子的。所以狗仔队上山是从来不带水的。
六月的秦岭气温会突然升高。持续几天的晴天高温天气,仿佛跑步进入了盛夏。羚牛的聚集群“牛多势重”,渴了都急切地需要喝水,水源丰沛是羚牛繁殖集群地点的突出特征。夏季的光头山有7条河流,分别是梯子沟、十八盘、转角楼、甘沟、百米瀑布、西平沟、鹿角河。四季长流水水源地只有两处(百米瀑布的源头和鹿角河的麦秸垛源头)。夏季气温高,羚牛为避暑活动在海拔2400米以上山顶平台、洼地、山间缓坡处的石头与竹林灌丛镶嵌的裸露地带,符合此海拔要求的水源地有三个(百米瀑布源头、西平沟源头、鹿角河源头),羚牛选择了西平沟源头和鹿角河源头,由于人为干扰强烈,无奈的羚牛已经长期放弃了林区道班附近的百米瀑布水源头。
西平沟海拔2400米处的瀑布之上,有一段近百米的平坦河道,水流宽阔,清澈冰凉,最深处不到60公分,羚牛可以尽情的连喝带玩,水的流速不低,水浑了也会很快随瀑布飞泻而下,在此羚牛不用担心饮水水源受到污染问题。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下到瀑布边上。西平沟的地形北依秦岭主脊,沟口朝向东南,在其山腹中下部与次级山梁和沟脑凹地(塘)相结合所形成的亚高山台地,坡度较缓,台地东南缘向下为深谷悬崖瀑布,陡坡峻岭。台地背风半阴半阳,山谷台地开阔,光照充足,在这里形成了较为凉爽的山地小气候。西平沟西侧的保护区边界梁脊上可供羚牛穿越的垭口较多,牛道沿梁脊纵横交错,集群羚牛饮水、庇荫、采食极为便利,是热恋中羚牛们的最爱。
偶遇秦岭蝮蛇
午后的羚牛进入竹林或在岩石下休息反刍,几乎停止了所有的移动。此刻也是狗仔队们休息的时间,我收拾设备驱车赶回驻地,车轮刚停下,兴高采烈的门卫胡师傅就告诉我们一个特大喜讯:羚牛跑到205的蓄水库来了,估计一时半会走不了。呵呵,羚牛送上门来了,我和张导马上行动,顺着去水库的小道谨慎爬行。从王锁崖脚下到205驻地,看起来就一点点的高度,可实际到了林子里,真不好走,几乎是直上直下的坡度,空手攀爬还可以,带着设备就举步维艰了。胡师傅说的没错,林下空气中散发着羚牛的膻气味,发现了几堆新鲜的羚牛粪便,痕迹是刚刚留下不久的。我们静悄悄的一步一步向上挪动,可是树枝和所带三脚架还是发出不争气的划拉声。羚牛留下的痕迹很新,就是不见羚牛的影子,看蹄印是下到王锁崖的背后去了。林下的视野很受局限,就是见到也找不到合适的拍摄位置,于是我们商量后作罢收工。回撤时我肩扛设备走在前面,突然,我像触电一样惊呆了!在我脚前不到两米的小道上有一条蝮蛇!绝对是秦岭蝮蛇,根本就不理会我,缓慢地移动着横穿而过!2400米这么高的海拔竟然有蛇?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外形粗壮敦实、举止从容阴冷的蝮蛇强烈刺激着我的心跳。我曾炫耀过自己抓蛇无数,但内心是挥之不去的恐惧,毕竟抓蛇的经历是在上学时候的东北,秦岭里还没抓过毒蛇呢。我深知毒蛇的反应速度、力量要比无毒蛇凶恶好几倍!秦岭山路复杂,行进中脚下若遭遇阴险蝮蛇的攻击,不死也要非掉层皮不可!过电的心跳中,我赶紧放下三角架,顺手折劈了长树枝,几下就折成一根长木棍来打草防身。而就在我脑子真空的瞬间,我身后的张导竟速度神奇地抓拍到了移动的蝮蛇,我确实佩服张导这强烈的抓拍意识。蝮蛇很快消失,他咧着嘴高兴地欣赏回放照片问我是什么蛇,我好久没回过神,瞧着他满脸不知道害怕的童趣,我淡淡地说了句“老哥,那是毒蛇,剧毒!”张导一脸的惊愕“啊!刚才离我那么近!!!”
休息时我脑海里一直冒出的是蝮蛇。蝮蛇到这么高的海拔来干啥?高海拔动物种类明显要比低海拔少的多,保护区的蛙类不可能分布到2000米以上的河流。多年来,我在保护区2000米以上的海拔根本就从没见过蛇,更别说是蝮蛇!它吃什么?我思索分析着原因。我驻扎的地方有电有水有人居住,比起风餐露宿搭帐篷是方便许多,然而事情总是一分为二有利有弊:有次我进厨房做饭的时候,发现过一只跳窗而逃的大老鼠,肥大的都快成精了!可谁想到这大老鼠能把蛇也引来了。正如赵本山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里一段经典台词“猫步的方向完全取决于耗子”。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惊人的,为了生存,一切皆有可能!
狗仔队的最爱——长安老窖“四棱子”
狗仔队睡觉的地方,是205转播台阴暗潮湿的工具库房。好在有电,设备可以晚上充电。山顶上又湿又冷,就是天上的神仙常年住在这里,腿也会患风湿。阴雨潮湿的天气里,墙根感觉都往出渗水,根本无法晾晒睡袋。加上野外无法洗脚,晚上钻进睡袋里,都是脚臭味,熏得对脚睡觉的张导直皱眉头。
野外对付湿冷的恶劣条件,最直接有效地方法就是喝酒。我俩最喜欢的还是咱本地的长安特曲“四棱子”酒。
一包花生米,一包散装的锅巴,一盘切片的火腿肠,一瓶四棱子,伴着一通天南地北的神侃,也算是一种心旷神怡的自在境界。对四棱子的信赖,总之,它是基层这些患难伙计的酒,大家的酒,谁都可以问津的安全粮食酒。这感情当然是不一般的深厚。
长安四棱子的性格,也是这些直来直去俗人的性格,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四棱子的味道很辣,而且很有劲,没有思想准备猛喝一大口,真像撩你一个跟头似的噎得人说不出话来。毕竟是52度浓香型,酒性很烈,很有穿透力,举杯仰脖入口,只觉得喉咙咧的发紧,随之立刻像火一样向下渗透蔓延到五脏六腑。然后,一股热流从头涌向脚心,舒筋活血,去除山野湿气,疲乏顿消。然后眼热耳红,头脑发胀,腾云驾雾,浑身舒坦。此刻一切烦恼、苦闷,不愉快全部置之脑后。就算暮色苍茫,室外青黑,依旧醉眼朦胧,怡然自得,然后摸索着回房,倒头一觉,世界就此清净。
因此,四棱子酒好就好在这份难得的知己情分上,好在没有架子的平民精神上,尤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陪伴我们在追寻羚牛的山路上。
羚牛的神秘家园
7月16日以后,找牛就很不顺利了。清早5点多就起床,快速加热吃完昨晚上就做好的早餐,特稠的稀饭、煮好的鸡蛋加烧饼咸菜。找牛的过程,我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渴望,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我开足马力驱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疾奔。
张导不时看着变化的路面,提醒着我“兄弟,车速有点快了。”我知道张导老担心我刹不住车,以至于弯道太急容易翻车,可张导忘了我是牛背梁人哪,这里的道路状况再熟悉不过了!
我用望远镜扫视秦岭主脊月亮崖,群牛西去不可能,西边是朱雀森林公园。秦岭主脊往东是210国道,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往东也是不可能!好大的一群羚牛,能去哪里呢?我用800mm定焦镜头四处观察,奇了怪了,梯子沟也没有羚牛的丁点身影,此时正值繁殖高峰期,气温很高,南坡林下闷热,怕热的羚牛没有下到南坡低海拔的理由!我们赶紧往光头山的北坡凤凰嘴的方向排查,没有。西平沟里,也没有!王锁崖靠近水源的地方都没有羚牛的身影,真奇怪!60多头的庞大羚牛群体,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到底跑到哪里去了让人找不到!我头上顶着一个巨型的问号。张导则幸灾乐祸地拿牛保人的业务水平开涮,你们牛保人都找不到自家的牛了,哈哈哈,牛让你给吹飞了!
这时我想到的首先是水,牛不可能不喝水,我守住水源,就不相信羚牛不现身!
于是我建议去西平沟顶北侧,下到能看到瀑布之上河流的地方蹲守。翻过巨石蜿蜒而下的梁脊,北侧是左尤沟,是危险的悬崖之巅。我在悬崖之巅上架起摄像机,坐下来静静蹲守羚牛的出现。
张导一刻也闲不下,一会做俯卧撑,一会用800mm定焦镜头去拍星鸦,就是黑嘴、全身黑褐色、满脖子星点的小乌鸦。呵呵呵,以前没有设备,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以为和羚牛关系好呢,给此鸟起名羚牛报警鸟呢,它总是在我们要靠近羚牛的时候,像个预警机似的,嘎嘎嘎地叫个不停,很是惹人讨厌!
就在我们闷头苦等中,好视力的张导竟然发现牛就在我们的脚下!悬崖的下面石头上,卧着像是一只小牛!我调过设备,仔细一看,就是牛!!小家伙屁股朝着我们,脊背的黑纵纹从头到尾,下巴搭在前蹄上贴着石头卧着,俩小耳朵不时还扇动。顺着小牛的卧石下,卧着一头四岁左右的亚成体,清晰看到牛角还是直的,没有弯曲。向下的竹林里,灌丛里,能忽隐忽现的看到牛头和牛角,牛群正在采食移动。羚牛的食物资源丰富,四处的灌木、幼树的嫩枝叶,林下生长的嫩草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不时有几头羚牛回头朝着我俩仰头张望,我俩细小的动静都没逃过羚牛的警觉,羚牛已经发现了我俩的存在。
欣喜中,我仔细数了数,15头羚牛。看来其它羚牛已经散群了。
远处的河边,巨型成体羚牛在缓慢移动,踩着独有的“猫步”。羚牛的猫步很特别,每次几乎都是后蹄子踩在前蹄的脚印上,静止地给羚牛拍个动作特写,会发现,羚牛的身体平衡支撑点,一直都是三角形。左侧前后脚在同一点交换位置的时候,右侧的前后脚跨开着地支撑着身体,反之亦然,身体始终是三个支撑点。基于三角形的稳定原理,羚牛不会绊脚,不会摔跤,即就是在陡峭的山崖上,也能保持住平衡。
河边的羚牛时隐时现,交错换位。有的很斯文的站着低头喝水,有的把前蹄伸进河里喝水,边喝边四周看看家人,有个调皮蛋直接跳进河里,用前蹄左右像抽耳光似的拍水玩,水溅湿了几乎半个肚皮。
下午六点多,山谷飘来阵阵水雾,河边的羚牛忽隐忽现。山巅在云雾里,水汽大的好比雨淋一样。竹林中的牛道上,一头母牛带着一只幼仔朝西平沟与左尤沟的梁脊走去,带着小牛的母牛,一路走走停停,给小牛爬坡休息的时间。我和张导开动设备,一刻也没落下母子俩的所有动作。奇怪的是,就这母子俩,后面大部队竟然没有尾随而来?我和张导静静继续等候。
时间不到下午7点,山间的湿气混着劲风吹来,冻得狗仔队瑟瑟发抖。此时山下的古城西安是一年中最最热的火炉季节,山上和山下的温度相差二十多度,我们冻得实在撑不住了,张导擦着鼻涕冲我直摆手,于是作罢!撤!
第二天清早,我们直接绕过悬崖顶,下到前一天羚牛母子消失的石头背后,山顶依旧是飘云不定,水汽很大。来到左尤沟,我心中纠结的一切问题豁然开朗。左尤沟,以前听都没有听过的地名,是羚牛和人类躲猫猫的无奈游戏场所。这里能清楚地俯视鸡窝子的街道,我相信在鸡窝子工区门前的转弯处,用望远镜肯定能清晰看到现实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秦岭羚牛。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是羚牛最安全的地方。这里是羚牛的定居点,牛粪熏天。海拔2600米的西平沟与左尤沟界梁北侧,就是游客下到我在悬崖顶的拍摄地点,也看不到山梁的背面。从光头山任何角度看,此处都存在着视线死角!好聪明的羚牛!而且喝水只需平绕过界梁,就能直接到达瀑布上的河边,这也是羚牛适应生存环境的聪明选择!
夹缝中求生存的羚牛已经退缩到悬崖边上了,无退路可言。不断增加的旅游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对羚牛的包围圈正在缩小,对羚牛群体而言,种族灭绝的达摩斯剑并没有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而消失。
登上梁顶,依旧是交错的牛道、大小纷杂的羚牛蹄印、四通八达的垭口、舒展辽阔的草甸、低矮茂盛的松花竹林、茂盛挺拔的冷杉林,这就是光头山,南山羚牛的最爱,我们宣传她、赞美她、更要保护她——羚牛的美丽乐园。(资源保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