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工园地 >> 组织人事 >> 正文

清华感悟----陕西省林业厅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感言

来源:牛背梁    发布日期:2013年1月11日    浏览次数:

 在中国,清华大学作为全国首席学府一直颇受莘莘学子的期盼。秋叶飘零的时节,我有幸随陕西省林业厅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实实在在的当了6天的清华学子,虽说只有短短的6天,但对我而言却是圆了清华梦,真是一趟寻梦和震撼的“旅程”。
学习从紧张开始
 清华大学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堪称一绝。培训班定于下午2点开班,一大早我们就从西安出发,大约11点钟抵达首都机场后径直乘车前往清华大学食堂就餐。由于时间所限,大家都是狼吞虎咽,抢食的感觉。入住宾馆稍事休息后即乘车赶往培训处。培训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结束,期间仅留了30分钟的休息和就餐时间。这种紧张使我深深感受到清华大学惜时如金、快节奏的办学风格,这种紧张使大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尽快适应严谨高效的学习氛围。
感受从校园开始
 清华大学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如今这里依旧萦绕着皇家气息,保留着一份宁静、朦胧和美丽得不容侵犯的好景致。河流贯穿校园东西,水是活的,流速极慢;三五小桥,横跨其上;岸边多垂柳,秋风里袅娜地摇摆着;垂落的柳叶和萧败的荷叶在水面上随风飘荡,别有静谧的风采;校园内到处是高柳大槐绿意沉沉,茂密的树木密密层层的,把骄阳隔在空中,把尘嚣挡在园外。
  清华的美不仅如此,还积淀着历史。这里保存有气象台、生物馆、化学馆、科学馆、大礼堂等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在记录清华发展史的同时彰显着清华的包容精神;这里还保存有王国维先生纪念碑、古月堂、工字厅等中式建筑。当年梁启超先生曾在工字厅“凭馆著书”,期间他曾在一次演讲中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要发愤图强,树立完整人格。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被定为了清华校训,成为了清华精神之所在。在清华精神的引领下,这里走出了“两弹一星”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国学大师”季羡林……他们不竭追求卓越、爱国奉献的清华精神早已悄然深入到这里的每处角落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中,成了清华美丽之所在。
思考从震撼开始
在清华的几天里,我们早出晚归,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清华浓浓的学术氛围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震撼于老师的博学。授课教师均是同领域国内顶尖专家,他们满腹经纶,视角独特,对于政策、理论、数字等都牢记于心,口若悬河,充分反映出老师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高超的灵活应用能力;我震撼于学习的快乐。授课教师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或道国情民意如数家珍,他们高超的知识驾驭能力令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讲座变得引人入胜浅显易懂,我发现学习竟然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震撼于浓浓的爱国情。教师授课时高瞻远瞩,多角度、深层次的抛砖引玉启发了我们的思维,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言语中所表达出的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注以及浓浓的爱国情令我十分感动,并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1、学会应用新媒体开展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概念早已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范畴,现代媒体成为新闻媒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手机、微信、微博、QQ等新生事物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许多人摆脱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习惯于用微博、微信等快速、互动的方式获取信息。作为保护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认为如今的网民拥有自主发布权,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不管我们愿意与否,网民关注我们的热情是无法阻挡的。因此,面对中国网民超过5亿的现实情况,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不应局限在以往办杂志、建网站、设宣教室等常规形式上,应通过设立保护区官方微博这种方式来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回应关切。在开设微博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发布内容、发布时间、工作记录、报告流程等都要严格规定,甚至对于回复、转发、配图、表情应用等都有尽量具体的描述,要精心挑选1-2名微博管理人员负责具体事务,对于“审稿”程序须严格遵守,逐级审批。其实,开设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起到宣传保护知识、宣传保护区的同时,也就主动地将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展示到了网民的面前,如果信息发布草率、文字表述不够严谨等都有可能对保护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确保保护区微博的顺利运行,一定要选配敬业精神强、文字功底深、政治敏锐性强的人员担任信息发布员。
    2、学会与媒体沟通
习近平总书记曾将“同媒体打交道”列为当前领导干部应努力提高的六个方面能力之一,对此我十分认同。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突发事件高发,在一些突发事件处置中,由于各级政府应对媒体经验不足、舆论处置不当,造成了许多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了解媒体,学会和媒体打交道。我认为和媒体打交道,首先要坚持一个“诚”字,即真诚地对待记者,真诚地宣传那些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来自第一线的事情,不做表面文章,不夸大宣传面。此外,要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侧重点,与相对固定的几家主要媒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要确定专人负责媒体联系事宜,一旦有了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线索要及时与媒体联系。要与媒体记者交朋友,经常邀请他们来保护区参观考察,通过记者的实地考察,不仅可以增加对保护区感性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宣传闪光点。近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舆情不可小觑,保护区应提前做足功课,尤其领导干部及宣传岗位人员要树立牢固的宣传防范意识,要制定新闻发布机制,这是应对媒体危机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避免媒体炒作、消除谣言、引导舆论、树立保护区形象。
    3、树立“行胜于言”作风
清华大学的学风是“行胜于言”,这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期在讲话所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思相吻合。无论“行胜于言”,还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不仅要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讲在会上,更要装进每个保护区工作人员心里。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作为陕西秦岭东段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是物种遗传的基因库,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由于保护区地处秦岭深山,山大沟深,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越是如此,保护区工作人员越需要有实干精神。如果不深入林区的沟沟岔岔,何以搞清林中实情,何以知道区内动物的种类、分布区域、种群变化趋势,何时摸清人为干扰的种类、危害程度等信息……只有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汗水湿透了衣被,雷厉风行地干、掷地有声地干、科学严谨地干,保护区人才能获取到真实的第一手的基础性资料,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保护应对措施,才能科学决策,科学发展。
    4、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国学素养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正遭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许多年轻人是学着英文、吃着麦当劳、听着歌坛“四大天王”的歌长大的,他们不懂中国书法、不喜欢孔子、老子、不知道四书五经,这种现象让人感到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似乎要丢掉了。通过在清华大学几天的学习,我再次意识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同国家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不会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文化。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就如人缺了灵魂一样。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与集合,既是中国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我记得讲授《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的李清泉教授曾说过一句话:“学国学,要以《诗经》为根,以《易经》为干,以诸子百家为冠”。初听时,我不以为然,觉得有失偏颇,但在听取他的讲座及思考后,我才慢慢意识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确实,国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精华可以帮助我们“兴于诗,利于礼,成于乐”,即培养情感,明辨是非,完善人格。从国学中,我们可以培养情操,感受到美;我们可以表达情感,感受到真;我们可以歌颂礼仪,倡导人伦;我们可以从阴阳的互变与统一中学会辩证法……当我们真正的学了国学,真正的开始思考领会其实质后,我想我们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思维方式等都会有新的提升。老师曾建议我们抽空多读《诗经》、《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著作,我想这是极有道理的事情,因为,学习国学是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贵在坚持,这一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对心性的磨砺过程,更是对人生底蕴的培养过程,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感悟,在感悟的同时思考吧!(文/管理局纪委书记  强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