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区工作 >> 资源保护 >> 保护动态 >> 正文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来源:牛背梁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5日    浏览次数: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强晓鸣

日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上,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遗产同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两大保护系列。今年全球仅有20个保护区被批准加入该计划,其中,我国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
        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着重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是一种新型自然保护区,它将传统的绝对保护过渡到开放式、多功能的积极保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范围内得到国际上承认。中国于 1973 年加入该计划,从1979年开始,我国陆续有长白山、九寨沟、卧龙等33个自然保护区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已成为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21世纪议程》的重要基地,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88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保护管理、环境教育、社区合作、资源监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保护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保护区地跨三市三县,受交通便利、边界线长、开放式入口多、社情复杂等因素影响,单纯依靠保护区力量已不能有效管理区内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只有将保护管理的触角延伸至周边区域,将周边各利益相关体纳入到保护管理工作中,才能真正管理好保护区。为此,保护区决定申请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用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来有效管理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
        2009年8月,保护区正式启动申报工作。按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章程框架》要求,在申报之前,须划定适宜面积并进行合理分区。因此,重新划定了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即在保持牛背梁保护区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将外围的国有林场、社区集体林纳入范围,使得生物圈保护区的总面积达到52700公顷。为了有效管理,将生物圈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带、过渡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将作为生态的绝对保护区域进行严格保护;缓冲带一般只允许从事科研监测工作;过渡区是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为促进和开展资源可持续管理实践的合作区域,是协调相关利益共同体。这种划分对现有区域及其属性没有任何改变,仅是建立起一个生物圈管理理念的试验场,这些区域需能够很好地履行生物圈保护区的保护功能、潜在发展功能和后勤支持功能。
        按照申报程序要求,在申请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前须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因此,2009年12月,在陕西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的基础上,我局正式向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申请。2010年2月,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秘书处派出专家组对我区申报相关情况进行考察,并就申报事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专家组的要求,我局查漏补缺,尽快补充完善了申报材料。2010年5月,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成功被列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并颁发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证书”,这标志着保护区在申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之后,按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相关申报要求,我局补充制作了《中国牛背梁》宣传片(中英文对照)、《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申报片》(纯音乐版)、《人与生物圈》牛背梁保护区专刊等资料,并充实完善了社区共管等相关资料内容。2011年初,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正式将牛背梁保护区列为我国两个重点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单位之一,并将《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提名表》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对牛背梁保护区而言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实现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存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责任;不仅可以提高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宣传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可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国际上的交流和联系提供可能,而且将为秦岭走向世界提供更多机会。(管理局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