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工园地 >> 组织人事 >> 正文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来源:牛背梁    发布日期:2011年1月18日    浏览次数: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马宇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于1997年第一次出版,是德国作家埃克哈特·托利所著,之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我有幸读到它,已是2010年的秋天了。虽然相见甚晚,却又一见如故,书中的精妙言论或与我的既有观念不谋而合,或令我茅塞顿开,内心的喜悦难以名状。我想借我局开展“读好书、强素质、促工作”征文活动的机会,结合自己的心得,向朋友们推荐。

感悟一:活在当下而安宁

英国某位女王曾有一则趣闻:某日,女王处理完事务,去房间找丈夫。丈夫的房门关着,女王敲门。

“是谁?”里面问道。

“我是尊贵无比的英国女王”女王得意的答道。

良久,门没有开。女王毕竟聪慧过人,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她再次敲门,轻声说:

“请开门,我是你的妻子。”

门立刻打开了。

是啊,此时此刻,她并不是女王,尽管女王这个身份曾经给她带来无数的荣耀,然而这一刻却成了她的障碍。

有多少人难以割舍对过去的认同和回忆,仿佛忘记了过去,自己就什么也不是了。

“我是一个受过伤害的人”——潜台词是这个伤害已经与我不可分割,因此我永远和别人不同。

“我是博学而受人尊敬的人”——潜台词是我时时处处都是对的,假如我在众人面前被证明哪个观点错了,就意味着无法容忍的失败,不是观点的失败,而是我整个人的失败。

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很难真正为自己而活着,因为他们认为过去才是自己。过去已经成为他们肩上愈发沉重的负担。

曾经有人质疑我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这句话看似有几分道理,迷惑性很强,然而仔细推敲之:不能背叛过去是否就要“忠于过去”呢?

一个曾经十恶不赦的人终于改过自新,是否还要“忠于自己的过去?”如果那样将是挥之不去的罪恶感。

一个曾经威风八面的将军退役了,是否还要维持在公众面前“军令如山”的威严形象呢?如果那样将会产生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这两种遭遇是别人给的吗?请不要责怪世态炎凉,因为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自己——他们并没有活在当下。

守株待兔的故事里,那个可怜的农夫,因为一次偶然的幸运,从而永远丢掉了当下,他的脑海中只有昨日捡到兔子的欢愉和未来捡到兔子的憧憬。他丢掉了当下的责任与资源,因而也被当下所抛弃,他的结局可想而知。

生活中“守株待兔”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我的幸福只有当我遇到一个可心的爱人才能来临。”

“我的快乐只有我换了好工作或者得到晋升才会获得。”

这样的心态比比皆是。

等待往往是难耐的,无聊的,而有些人却可能是穷其一生在等待,他们宁愿虚幻的活在未来,也不愿真实的活在当下。殊不知,当他们沉浸在未来,已经放弃了当下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因而他们必然无聊,必然愤懑。

过去的经历已然过去,将来的预期还未来到,我们永远只能“活在当下。”不管过去带给我们的是荣耀还是伤痛,也不管未来带给我们的是欣喜还是恐惧,都不是当下,头脑总是关注它们的时候,一定会妨碍我们关注当下的状态。

活在当下要求我们: “既来之,则安之”;“顺势而为”集中精力于我们真正有能力掌握的当前世界,而不是过去和未来的幻境。具体到每个人应该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都是活在当下的绝好写照。

感悟二:臣服于当下而有为

曾听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人交通肇事,为了躲避责任而逃逸,五年中终日东躲西藏,几乎夜夜惊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民警抓获了他,此时他却出人意料的说“终于可以安心睡一觉了”。拒绝接受现实而逃避的行为,令他付出了比原先更惨痛的代价。

红军时期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王明为代表的一些人不切实际的指挥,让红军节节失利,不得不开始万里长征。而毛泽东“用兵如神”,创造了“四渡赤水”等千古绝唱的经典战例,使红军得以跳出重围,挺进陕北。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构成就是承认:“敌强我弱”。因此才有游击战、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等等对敌策略。

臣服于当下,就是从内心全然接纳当下的现状。或许这里有让你愤怒、失望、悔恨不满的种种情境,但权衡了利弊,你唯有臣服。不臣服就意味着对抗,当你非要与客观环境相对抗,胜负毫无悬念,你将越发陷入泥潭。而当你臣服于当下,就会发现你已被环境所接纳,你的状态又回升到最佳。

臣服不是随波逐流。当你接纳了现实,才有机会去调动现实环境中的所有资源,才会变得更有力量,从而有能力改变你的现状,提升你的生命品质。

“臣服于当下”要求我们对现状不满时,尤其身处逆境时,要时时觉察自己,首先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才能做到: “从不利事件中寻找有利因素”、 “化被动为主动”、也只有臣服于当下,才有机会去冷静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感悟三:接纳自己进而接纳别人

当我们做到了活在当下,臣服于当下,心中就仿佛打开了一双慧眼,它可以无比仁慈地注视我们当前和以往的情绪状态,不管是欢愉还是怯懦,是满足还是嫉妒。既然已经全然接纳,我们不需要为“原先的我”做任何辩解和护卫,更不会对“当下的我”有任何不满。

如果我们可以如此看待自己,那么看待别人的眼光也必将改变,虽然未必会喜欢每一个人,但至少看待他人的眼光会变得毫无偏见,变得善于发现他人的“可爱之处”。也由此会收获更多的宽容与善意。所以,宽厚让我们更有力量。

我在品读《当下的力量》时,也发现了一些容易让读者曲解的地方,在此表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第一:“活在当下”是否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今朝有酒今朝醉,单从言语的口吻就能感觉到,这更像是一种逃避行为,看起来仿佛是接纳了现状,但却是一种更隐蔽的抗拒,不然何必要靠醉生梦死来麻醉自己呢。

第二:臣服于当下是否就不需要理想,不需要信仰了?

臣服于当下要求我们接受所有的现实,坦然面对。但绝不是丢掉个人理想,毫无计划的去安于现状,甚至沉沦不前,而是要让当下的生命更有品质。我想,胸怀理想与信仰应该是提升生命品质的绝佳途径。(科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