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绿色文苑 >> 正文

浅谈柞水饮食文化

来源:高文    发布日期:2010年5月7日    浏览次数:

浅谈柞水饮食文化
 
      柞水地处秦岭南坡,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替地带,柞水饮食结构简明,种类较多,菜肴较为简单。柞水饮食文化具有历史人文的流风余韵,主食和主要菜肴都具有明显的南北文化历史遗迹。柞水的许多饮食习俗都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表达着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柞水有众多的地方风味小吃和名菜佳肴,经数千年民俗风情的演变,极具地方特色。如浆水面,就是楚汉相争时,由汉王刘邦和谋臣萧何共同品尝后命名的。柞水的饮食结构中,主食以大米为主,面粉次之,杂粮如玉米、土豆及豆类则作为调剂。正如俗语云:“秦岭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柞水以玉米、红薯、洋芋、黄豆为主要农作物,当地人用玉米做的食品有玉米饼、搅团、洋芋糊汤;用土豆做的有洋芋糍粑、柞水小炒等。山区蔬菜种类较少,但山珍野味和山野菜较多,能做出丰盛的别具特色的绿色菜肴,如神仙豆腐就是当地的绿色名菜。
      神仙豆腐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在山上将双翅六道木叶子(当地人称此树为神仙树)摘取回后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冲泡5-10分钟捞起,放在木桶里加山泉水(10:1)浸漂;然后将神仙树叶子装在细布袋子里用双手在木桶里反复搓挤,将神仙树叶子汁全部挤压出来,而且双手有点粘皮肤的感觉;最后拌匀将神仙树叶子浆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让它自然冻结,大约冻结两个小时后就形成绿色神仙豆腐了。
柞水最有名的菜系要数十三花了。十三花菜系为农村中盛行的红白喜事宴宾待客主要形式,十三花菜系流行于乾佑河流域、社川河流域,是八大件子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菜系,比八大件子要隆重、讲究、精致,用于待客的礼遇也上了档次。
   该菜系曾一度代替了流行于柞水县各地的八大件、三台、盘子顶碗等菜系,成为宴请宾朋的主要宴席形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食品结构、吃的花样上也日趋多元,尤其近几年柞水县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各种传统宴席焕发青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食客。一种菜系在不同地域往往有着些许的差别,十三花就存在乾佑河流域与社川河流域在配菜、佐料、礼仪讲究上的种种差别,还有根据药王孙思邈的传说,由现代厨艺高手打造出的“药膳十三花”,无不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十三花在宴席前一次摆出十三个菜。中间为顶盘,四周由十二个青花白瓷小衬碟圈就,菜为四荤四素四干果,荤素干果间隔摆开。顶盘传统做法采用煮鸡蛋、鸭蛋等圆形食品开局以示圆满,也可用豌豆凉粉作为顶盘开场。豌豆为当地产,红油酸汤调汁,凉粉做老嫩合适,以筷子能夹住而不断为宜,此菜清凉下火,食之爽口,寓意风调雨顺。十三花整个桌面摆成的菜犹如盛开的美丽花冠一般令人垂涎。
      柞水人在饮食上同样具有陕南人饮食的三种偏爱,一是爱吃酸。酸是陕南饮食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站立不稳)。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们爱酸的程度。二是爱吃肉,尤以猪肉为嗜好。当地有“三天不动荤,说话没精神”的顺口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陕南人对吃肉的偏爱。三是爱喝酒,所谓“无酒不成宴席”、“无酒不成礼仪”。特别是山里人用大土碗盛酒,豪爽得很,凡饮一醉方休。当地农村,多喝的是自酿的苞谷烧农家烧酒。柞水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非常注重待客的饮食礼仪。凡亲朋临门,必盛情款待,以家中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
      如今,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当地人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才会既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又更好地弘扬本土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