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区工作 >> 公众教育 >> 科普知识 >> 正文

伪装的艺术

来源:葛炜    发布日期:2010年5月7日    浏览次数:

伪装的艺术
 
        在自然界,动物拥有的每项本领都会提高它的生存几率,进而提高繁衍下一代的可能性。这个简单的事实使自然界大部分动物在漫长的旅程中进化出许多特殊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它们觅食,并使它们避免成为其它动物的食物。天然伪装术是动物用来对付天敌和猎物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应用最广泛且变化最丰富的适应能力之一。
        一些动物可以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果不仔细寻找,你根本无法发现它们的存在;一些动物则给自己披上色彩斑斓的“外套”,并饰以特殊的“徽章”,把自己伪装成危险的、有毒的种类,好让天敌敬而远之;动物的伪装本领之高、花样之繁多,有时候让人类也叹为观止。
 
隐藏自己
 
        对于那些善于隐藏的动物来说,它们所处的环境是影响其如何伪装的主要因素。最简单有效的伪装就是使自己与周围环境变得“一致”。自然栖息地中的各种要素均可成为动物伪装自己的参考模型。鹿、松鼠、刺猬和其他很多动物的体表都带有一定的褐色,这是与森林中的地面、树干和土壤相似的颜色;鲨鱼、海豚和其他很多海洋生物都披着浅灰蓝色的外衣,这有助于它们与水下柔和的光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还有我们身边的昆虫,多是棕、绿等颜色,藏身在植物中,往往让我们面对而不识庐山真面目。
        动物如何给自己的身体着色呢?这取决于它们的生理结构。动物有两种形成隐蔽色的方式。有些动物体内含有色素细胞,细胞内的化学物质可以吸收并反射一些波长的光,使动物的体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还有一些动物能通过微小的物理结构产生颜色,这些结构的作用与棱镜相似,可以通过折射或散射可见光,反射出一定的颜色。例如北极熊的皮毛实际是黑色的,但人眼看到的却是“白色”的,原因就在于北极熊的毛是一根根中空透明的小管,小管内表面凹凸不平,光线被折射得非常凌乱,所以北极熊看上去近乎白色。这两种产生色彩的方式还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动物个体的身上。比如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以及一些绿色的鱼类,它们既有一层带有黄色色素的皮肤,同时也有一层可以反射蓝色光的“棱镜”皮肤,这两层皮肤相结合使得这些动物的皮肤呈现出绿色。
        这些色彩如此逼真,惑人眼目,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野外,身体颜色与环境相似的动物更容易被捕食者忽略,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而这些善于伪装自己的动物的后代也继承了父母的隐蔽色,并将这一优势继续传承。长此以往,这些动物就进化出了理想的“隐身衣”。
        动物伪装自己的最终目的是躲避天敌,因此,动物天敌的生理及行为也是影响动物伪装的重要因素。例如,斑马的主要天敌狮子是色盲,所以斑马也就没必要在皮肤颜色上下功夫,黑白条纹的毛皮并不会在狮子面前暴露它们的行踪。
        除了利用隐蔽色来达到伪装目的之外,许多动物还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特别的“设计”,例如选择一些斑点或花纹来隐藏自己。这些斑点和花纹通常和动物栖息环境中的某些因素相似,如像在草地中生存的动物身上往往就具有和草丛相似的长长的竖条纹。很多鱼类也有类似的伪装方式,尽管它们身上色彩艳丽的条纹会使它们看起来更显眼,但当它们集合成大群游动时,这些色彩的条纹相互混合,往往会令捕食者头晕目眩。
 
变色大师
 
        在自然界,季节的更替往往带来栖息环境的巨大改变。春天和夏天,哺乳动物的栖息环境往往遍布各种各样的植物,绿色和棕色是其主色调。进入秋冬季后,这一切都将被白茫茫的大雪所覆盖。如果动物的体色与夏天树干的棕色色调相一致,它们在冬天白色的背景中就会变得异常显眼。于是,很多鸟类和哺乳动物通过在每年换季时更换自己的毛色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无脊椎动物,以及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和鱼类,决定身体颜色的组织是由活细胞构成的。因此,这些种类的动物大多进化出了一套更为先进的本领——可以随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体色,乌贼、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就是其中最出色的“身体彩绘艺术家”。它们可以通过收缩一部分肌肉,使一些“色彩颜料”被挤压到色素体的顶端,在皮肤上呈现出相应的颜色,同时放松另一部分肌肉,使该部分的色素体不显色,从而达到改变身体颜色及图案,融入周围环境的目的。
        还有一些动物可以通过摄取含有不同色素的食物来改变自己的体色,例如软体动物中的海兔。当它在一种珊瑚中觅食时,它们的皮肤和肠系就会积聚来自这种珊瑚的色素,变成和珊瑚相同的颜色。当它到另外的珊瑚处觅食时,又会变成另外的颜色。
        在爬行动物中,最为著名的点色大师——变色龙也是利用相似的机制来改变身体颜色的。有趣的是,变色龙并不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变色的,而是依据自己的心情变化体色的,非常个性。
 
模仿高手
 
        除了将自己隐藏在环境当中外,动物的另外一种有效的伪装术就是使自己看起来像其他某些生物,以此吓退天敌的进攻。
        副王蛱蝶以模仿帝王蝶而闻名。这两种蝴蝶都生有亮橙色的翅膀,中间夹杂着黑色条纹,翅膀边缘还点缀着白色的小斑点。但很多鸟类都不会主动捕食帝王蝶,原因在于这种蝴蝶的味道实在非常恶心。副王蛱蝶对鸟类来说是非常美味的,但它们却可以凭借与帝王蝶相似的外表逃过鸟类的捕食,很多鸟类会把它当做帝王蝶而主动避开。
        很多鱼类也通过冒充那些有毒的种类吓走身边的捕猎者。瑰丽七夕鱼具有与鳝类相似的体色,尾部的巨大斑点看起来像极了鳝鱼的眼睛。因此,当瑰丽七夕鱼遭到攻击时,它就会立即游进一个小洞穴中,只露出“鳝鱼的头”,让那些敌人敬而远之。
        在众多善于模仿的动物中,被称为“海之忍者”的拟态章鱼的模仿本领最让人吃惊,它是模仿动物中最耀眼的明星,是模仿大师中的大师。
        拟态章鱼之所以引人注目是隐藏在其神奇模仿技能下的聪明才智。与其他体型相近的动物比,拟态章鱼具有“硕大”的大脑以及惊人的学习能力,它们可以认清敌人,并作出准确而快速的反应。研究人员发现它至少可以模仿13种不同的动物,包括水母、海葵和虾姑等。
        通过拥有一身与环境相似的外表或者模仿其他生物,动物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被捕食的凶险,这种防御性的技能比之尖牙利爪更为有效。毕竟,使敌人忽略自己,总比通过奋力抵抗才能逃生要好的多。而在人类看来,它们那五花八门,出神入化的伪装本领,带给我们的除了神奇,还是神奇。
 
 
 
 
插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目鱼(如果参与选美大赛的话,比目鱼一定是大败而归,因为它们的身体根本就不对称,缺少足够的美感。然而,这种不对称却可以帮助它们幸存下来,方式就是在海底进行伪装。在这种伪装下,过路的捕食者往往对它们视而不见。此外,一些比目鱼还能够改变体色,让伪装行为如虎添翼。)
在北美洲冰雪覆盖的枯草环境中的一只大灰熊
马来西亚的兰花螳螂看上去就像一朵兰花
哥斯达黎加一只树懒爬在树干上
叶虫(学名叫“Phylliidae”,无论怎么看,它们都像是一片叶子,如此长相自然可在捕食者面前瞒天过海。爬行时,叶虫会来回摇晃身体,看起来就像是被风吹起的树叶。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叶虫居然在身体边缘“伪造”被咬过的咬痕,从而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