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绿色文苑 >> 正文

工作日志

来源:niubeiliang    发布日期:2010年1月8日    浏览次数:

题记:
      如火如荼的陕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一类清查)工作结束了,这是一次难忘的工作经历,同时,也是一次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谨以此文献给参与一调工作的战友们,让我们为拥有这份平凡、艰辛、崇高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工作日志
赵洪涛
8月6日 晴 小干沟    
      小干沟样地位于柞水县北沟保护站境内,路程虽不远,但山路陡峭,经过一番艰辛爬坡后,大队人马终于到达了本次调查的第一个实测样地,小解是上次一调的外业负责人,我们曾一起来过这个样地,因此没有耽误太多时间就先后找到了西南角桩和其它几个角桩。挖坑、埋界桩、罗盘定位、砍边界树树皮,在确定样地边界完全复位后,我们便分工对样地内的树木进行测量工作,量胸径、画油漆、钉铁牌……。向导边刷油漆边笑着说:“这工作有意思哈,五年来一次,就钉些贴牌,测量一下就完了呵。”我笑着说:“也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我们现在所做的仅仅是外业调查工作,森林资源清查目的是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长和枯损的比例关系,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动态规律。为国家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各地森林资源消长长期目标责任制提供重要依据。”小解接着说:“你可别轻视这项工作,弄不好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一类调查是林业部门应尽的义务和必须履行的职责”。
今年的一调工作要求严,新增了航迹、照片及调查因子等内容,调查工作结束时已是下午6点了,返程的路上我们又说又笑,全然忘却了一天的劳累。就在说话间,我们突然发现路走错了。站在半山腰上往下看,河流、田地距我们也就200多米远,将错就错吧,就沿着山沟直下,路出奇的难走,短短的一段路程竟然穿梭了近1个小时才到达公路边,返回驻地已是晚上8点多了。

8
月9日 晴 石窑沟
   听北沟保护站的袁站长说,今年外地来的尼姑在北沟、石窑沟等地放生了许多条蛇,而且都是毒蛇。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我们在营盘镇卫生所买到蛇药后,每人带着一根长棍出发了。向导今年40多岁,我们都叫他文娃子,他是老向导了,体力好,身手敏捷,野外经验十分丰富。记得上次和他一起去北沟搞资源监测时,他仅凭着敏锐地听觉便判断出周围有大熊和熊仔,他的准确判断使我们迅速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今天,又能和他一起上山,心里感觉很踏实。他说上山最怕遇见的就是狗熊和毒蛇了。进沟才几分钟,走在最前边的文娃子便发现了一条横在路中的秦岭蝮蛇。立秋后的蛇看上去很懒散,动作不是很灵敏,文娃子用棍棒挑动,它才极不情愿地慢慢滑走了。蝮蛇又名土公蛇、草上飞,在秦岭地区又被称为秦岭蝮,体长约60~70厘米,背面灰褐色到褐色,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血循、神经混合毒,是秦岭山中出名的冷血杀手。
摆脱了蝮蛇的阴影后,我们继续前行,沿路偶尔可见枯死的华山松,向导用砍刀劈开干枯的树皮后,只见树干呈现处许多被大小蠹虫蛀蚀的小窟窿。我们对其进行了拍照和记录。再往前行一路上全是高约1.5米左右的华桔竹,坡很陡,路湿滑,我们只能抓着竹子向上攀行。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顺利找到了样地。对样地复测完毕后,回来的路上我们又见到了两条蝮蛇,真是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啊!

8
月12日 晴 牛背梁
      连下了两天的雨后,天随人愿,今天终于放晴了。老林保护站的客货两用车直接将我们送到了水晶坪竖井处,由此开始登山。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但不同的季节,不一样的心情登山,给人不同的感触。8月的林子里,树枝上挂满了野核桃、板栗等野果,到处都是郁郁葱葱,微风吹起,和煦的阳光从枝叶的缝隙洒落在林间,星光点点。草药味、花香味、泥土味混杂在一起,不愧为一处天然氧吧。
约五个半小时我们到达了牛背梁顶,站在山顶,风景突变,一览无余。连绵的山脊,像群牛的脊背,此起彼伏,一直延伸到尽头。简单用餐后,我们便去了样地。牛背梁这个样地位于海拔2638米,由于地处高海拔,风大,约有20多棵树木早已被风吹倒,即便这样,个别枯倒的树根仍顽强地扎在泥土里,树枝上长出些许嫩叶,足可见生命力之顽强。经过测量进界木也有不少,大自然就是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着自然更新和演替。
      下午六点,我们暂时结束了调查工作,返回了驻地牛背梁顶。8月份的牛背梁已很冷了,我们尽可能穿上了所有的衣服,但还是冷,有的调查队员索性裹上了睡袋。夜晚的牛背梁,月亮竟然象日出一样红彤彤的挂在我们的正北方,黝黑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不时地有流星划过天际。梁顶的冷山林象一个个英姿飒爽的武士守卫在帐篷的四周。睡在帐篷里,闷!帐篷内外较大的温差使帐篷内挂满了水珠。迷迷糊糊,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搞完样地测量后,已是中午1点了,简单填饱肚子之后,在牛背梁顶我们与两位向导握手告别,他们原路返回,我们调查组一行从梁顶沿水洞子沟返到石砭峪保护站。从梁顶下行,几乎无路可走,只能在向导的带领下朝着下方山头的方向,在树林、乱石堆中穿行。在穿过1人高的竹林后,坎坎坷坷共耗时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石砭峪保护站。

8
月28日 云转阵雨 西沟峡
      今天天气预报多云转阵雨,为了避免因下雨河道涨水影响工作计划,清晨6点我们就出发了。
同样的战友,同样熟悉的路,只是此行的目的不同。向导柳太华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好向导。今天,河水很大,他特意穿上了高筒雨靴。为了能跟上他的步伐,我干脆淌着水过河。鞋湿了,走一走又干了。西沟峡是通往牛背梁的一条峡谷,沿途景色秀美,有天鹅抱蛋、桃花潭等多处自然景观。但我们无心看景,只顾低着头赶路。
      “你看这是啥?”向导停下脚步用手指着地面笑呵呵地问我。
      一条蝮蛇盘在我们前行的小路上。我笑着回答说:“一条麻绳嘛!呵呵呵……”虽说脸上在笑,可身上却起了许多的鸡皮疙瘩。
      就这样一直沿着西沟峡正沟河道两边前行,进入五道沟后,继续前行,沿第二道沟口直上约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样地,这是一个目测样地,样地位于一片悬崖上,流水从悬崖上缓缓流下,优势树种为华山松,约有80余棵样木,树龄为40年左右,生长旺盛。对样地进行拍照和记录后,稍作停留,我们便返程了。为了赶在阵雨前,原本最少需要6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用了5个小时就回来了,走到向导家不久就下起了中雨,真是一次幸运的旅程啊!

9
月4日 阴 石砭峪
      清晨4点半就起床了,热好了馒头,烧开了水,就去叫冉平给我们打拌汤,冉平是一位复员军人,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由于酷爱爬山,义务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今天的行程较远,因水毁路十分难走,为了避免在山上过夜,吃过早饭,六点钟我们准时出发了。
      从大板岔沟口进入一直沿着河道走,两边的小路已被竹林掩盖,先前的小路已被河水冲刷的无影无踪,形成了许多新的小道,走着走着又没路了,只能向河边方向行进,路是忽左忽右,我们就沿着河道绕着8字前行,在石头上跳来纵去,有的象蜻蜓点水,有的象大鹏展翅,落在石头上却又象青蛙样四肢趴在石头上。我问冉平“为什么人走山路一天走六七十里能走下来,而走水泥路则不行?”他说:“山路不平,脚的着力点和腿部的肌肉受力也不同。而平路,几乎始终保持一个动作和速度,脚总是同一个受力点,因此很容易感觉疲劳”。一路上他背着30斤重的行李和我们保持着同样的速度,不时地“吆喝”两声,我不由对这位复员军人增添了些许敬意。
      “蛇”!这是我第一次见蛇大叫。就在低头看GPS刚抬头的一刹那,前方一步之遥靠近河沿的一堆石头中,一条秦岭蝮蛇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只见它昂着傲慢的三角头,瞪着满怀敌意的两只小眼睛,此时吴科长和段文东就在它的旁边,幸好它只是对我们发出警告,并没有进攻,我们飞也似地从旁边跳走了。
      以前用一个多小时可以走到的燕子崖今天用了两个小时,足见路之难行。燕子崖,一处陡峭的石崖,几乎是垂直而下,崖面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石洞,这些石洞便是燕子的安家之地,地势极其险要。又走了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扫帚岭,扫帚岭顾名思义“竹子多”,成片的华桔竹林约有1米多高,长得密密麻麻。这时刮起了下山风,段文东开玩笑说:“糟了,下山风,要下雨”。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变得快,来得急,眨眼间下起了小雨,我们找到引点后,沿着沟槽40度左右溜光的石头堆向上攀爬,终于找到了样地。经过埋水泥桩、检尺、画油漆、钉铁牌、记录等一系列熟悉的操作后,我们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于晚7点返回了保护站。

人生感言
      一调工作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不能平静。常言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界的大山一座比一座高,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大山也一座连着一座。有首歌唱的好:“人生就像爬大山……”人的一生要面对很多的沟沟坎坎,但人要志存高远,敢于攀登理想的高峰。因为登上一座新的高山是一种超越,是一种能力的展示,也是对自我生命的丰富、完善和发展。登山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或快或慢,只要不停下脚步,就一定能登上自己理想的高峰。只要攀登,就会发现不同海拔地诱人的景色;只要启程,就能体会到跋涉的快慰。每一次登山都是一次体力与思想的较量,千万不要在思想的山脚下留连低回。那种虚脱的累,那种到疲倦到极致都让人想回头和放弃的打算,就像人生的道路永远不是平平坦坦一样,当困难当道时,风雨阻挡时,只有超越自己向前攀登才是战胜险阻的唯一办法,不管位置是第一还是最末,坚持下去的人就是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