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区工作 >> 公众教育 >> 科普知识 >> 正文

秦岭山中的食客

来源:niubeiliang    发布日期:2010年1月8日    浏览次数:

 
秦岭山中的食客
葛炜
       清晨6点,寒冷的夜晚正缓缓退去,淡淡的,秦岭挺拔的身姿若隐若现。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犹如投入水面的小石子,荡起阵阵涟漪,远处不断有鸟儿起声呼应,加入到赞美清晨的合唱中去,百鸟争鸣中,新的一天开始了。
       晚上觅食的动物早已结束了夜间大餐,吃饱喝足回到自己的小窝寻梦去了,白天活动的动物们正陆续从夜晚的湿冷中缓过神来,钻出隐身的洞穴、灌丛,腹中的饥饿让它们无暇欣赏清晨美妙的景色,只稍稍活动下僵硬的四肢后,便匆匆踏上了觅食的路途。
       枝繁叶茂的乔木、浓密的灌木、青青的草甸构成了秦岭食物链最为庞大的一环,无数植食性动物流连其间,大快朵颐,吃的不亦乐乎。四肢修长,小心翼翼的是小麂,即便在进食的时候,它也警惕万分,稍有风吹草动,都会紧张的四下观望,一旦发现危险撒腿就跑,三跳两纵间便消失在浓密的灌木丛中;身躯粗壮,顶着一对犹如镰刀般弯角的是羚牛,一身漂亮的皮毛在晨光中散发着淡金色的光泽。它们通常会组成数十只左右的固定家族,且分工明确,进食时,会有强壮者立于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相貌丑陋,呲着两颗大獠牙的是野猪,拖家带口的漫步在阳坡的栎林里,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吃着饱满的橡果,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四平八稳坐在竹丛里的那位,胖乎乎的脸,圆圆的头,黑白相间的绒毛,最搞笑的是那对招牌式的黑眼圈,除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还能有谁?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但吃进的量极少。此外,它也并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害鼠,名叫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象当地一句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
       食物链金字塔下宽上窄,能站在秦岭食物链终端的动物不多,其中最为出彩的当属金钱豹。在动物世界中看过豹子捕食的人,一定都会对豹子扑向猎物瞬间的身影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迅雷、如闪电,又好似绝世剑客的出剑,剑过敌亡,酣畅淋漓。金钱豹捕食时有两种进攻方式。有时它们伏在树上等待猎物。这种方式有两点益处,猎物很少注意到来自上方的危险;居高临下,金钱豹的气味随风飘散,不易被对方发现。另外一种是偷袭。在猎物数目较多的情况下,金钱豹就以偷袭的方式进行捕食。金钱豹的偷袭本领非常出色,每当看到猎物后,金钱豹就一点一点向前靠近,几乎一点声响也没有,因为金钱豹的爪子上有柔软的肉垫和尖利的爪甲。在到达有利的地形之后,再猛扑上去。然后找一块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地方把猎物隐藏起来,从容地享用自己的战利品。金钱豹有一种相当奇特的习惯,它总是把猎物拖上一棵树,把它悬挂在树枝上。由此,那棵树就成了金钱豹的食品贮藏室。金钱豹可以在它想进食的任何时候回来享受它的猎物。高悬在树上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它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的偷窃。狮子和猎豹只是偶然爬到树枝上,为的是更好地观察周围的情况。而只有金钱豹是唯一把树作为家的大型猫科动物。
       金钱豹的皮毛是一层天然的保护色,当它埋伏在树林中,身上的斑点和树荫、树叶混为一体。没有两只金钱豹的花斑是相同的。利用树叶作伪装,金钱豹就能够完全融化在背景中而不被猎物发现。金钱豹的捕猎对象大都是在黎明和黄昏时出来活动。只有偶然的机会,金钱豹才会在白天捉到猎物。金钱豹很会调整自己,从不轻易地消耗体力,总是用一种只有猫科动物才具有的悠闲方式来消磨时光,一躺下就是很长时间。这并不是说金钱豹只在饥饿时才出来捕猎。即使它们刚刚饱餐一顿,随意猎杀一番也是常有的事。
       金钱豹是近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造就出的几乎完美的食肉动物。但它还不是秦岭山中无敌的存在,这是因为秦岭食物链还有另一个终端——黑熊。成年的黑熊发怒时瞬间爆发出的狂暴气势,就算强悍如豹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秦岭黑熊属于亚洲黑熊,胸前有一块很明显的白色或黄白色的月牙形斑纹,因此也被人称为月熊,还有个俗称叫黑瞎子。为什么叫它“瞎子”呢?因为它天生近视,百米之外看不清东西,不过它的耳、鼻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黑熊的头部又宽又圆,顶着两只圆圆的大耳朵,形状颇似米老鼠。加上它笨拙的身躯看起来憨态可掬。嘟嘟熊、泰迪熊、维尼熊、波波熊、倒霉熊,从这一个个名字就不难看出人们对这种动物的喜爱之情。可如果在野外谁要是被它那幅憨厚的外表所迷惑,轻易招惹它的话,就一定会死得很难看。黑熊实际上机警过人,捕猎时跑起来的速度一点也不慢,而且也是游泳和爬树的好手。
       黑熊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主,喜欢各种浆果、植物嫩叶、竹笋和苔藓等等,它们偶尔也会闯入农田(你一定听过黑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在秋季却大吃蜂蜜,还有各种昆虫、蛙、鱼以及腐肉,在体内贮存大量脂肪准备在树洞里冬眠。但并非所有的黑熊在冬季到来之时都会全程冬眠,尤其那些居住在亚州南部炎热地带的黑熊。有些地区的黑熊整个冬季都会躲在洞中睡觉,而另外一些只在冬季气候最恶劣的那几天冬眠。冬眠期间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将降低一半,也不再排泄,而是把排泄物转化成蛋白质。它们的心跳也随之降低,从每分钟40-70次下降到每分钟8-12次。体温也下降到3-7摄氏度,这有效的保证了黑熊能在不进食或少量进食的情况下挨过寒冷的冬季。
       此外,秦岭中还有一支数量最为庞大的食客队伍,那就是昆虫家族了,这是一群因为小而不太引人注目,可又因为数量巨大而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虽然小,但各有各的绝活,使得它们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
       蜘蛛,胃口非常好,所有的小猎物它都喜欢吃,所以,哪儿有蝈蝈活蹦乱跳、有蝴蝶轻盈盘旋、有蚊蝇振翅飞舞,它就在那儿安营扎寨,浓密的草木为它结网提供了良好的支点,它的捕猎工具就是一张垂直张开的大网。耐心等待猎物落网的蜘蛛,一旦发现情况就会飞快的冲上去,然后背对猎物启动喷壶花洒状的吐丝器射出蛛丝。当“裹尸布”里不再有动静了,蜘蛛便会上前用毒牙给猎物致命一击,接下来就是安静的等待盛宴的开始了;螳螂的吃饭家伙是它那对“残忍锋利”的前肢,捕猎时,布满锯齿的前肢会如飞爪般的弹出,向远处抛出末端的弯钩,勾住猎物,然后收回,把猎物拉到两排锯齿之间。这时,钳子合拢,就像手臂弯向前臂一样,于是一切就都结束了。无论是蝗虫、蝴蝶、蜻蜓还是更强壮的昆虫,一旦被那排带锯齿的钳子夹住,便无计可施了;与螳螂的武器相比,蝎子的那对大螯也毫不逊色,而且,阴险的蝎子还在尾部藏着一把带毒的匕首。然而,让如此精良装备蒙羞的是,蝎子那胆小懦弱的性格。任何大点的动静都会让它胆战心惊,只有在饥饿的刺激下,它才会下决心进攻。隐蔽接近,双螯猛夹猎物,针刺麻痹猎物,然后慢条斯理的进食,随着饥饿的感觉渐渐消失,鼓起的勇气也消散无踪,又变回那个一惊一乍的胆小鬼。

       人们都说如今这个社会竞争太过激烈,困难接踵而来,挑战无处不在,无论是坚守,还是出击,都将面对很大的压力。可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野生动物世界里,看看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终日游走在吃与被吃之间野生动物们的生存环境,这些焦虑和压力又显得多么渺小与苍白。那是原始野性的展示和迸发,绝没有半点儿表演的成分,更不会刻意去隐藏保守,因为它们每时每刻都要直面生存,终日经受着生死的考验。它们的改变,它们的坚持,它们的努力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