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区工作 >> 资源保护 >> 保护措施 >> 正文

开展生态旅游 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niubeiliang    发布日期:2010年1月8日    浏览次数:

开展生态旅游 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张勇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亲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走进保护区,“上山下水”、休闲度假已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取向。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安市、安康市和商洛市三市交界之地,是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520公顷,区内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优雅的森林环境使之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西安市的绿色屏障,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基地。

一、牛背梁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点
1、良好的森林环境
      保护区地处秦岭腹地,层层山峦与莽莽森林把保护区与外界尘嚣远远隔开,区内无人居住,周围人烟稀少,环境几乎未曾受到污染,空气清新如洗,溪流清澈甘冽,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此外,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森林质量较高。森林能分泌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杀菌素及负氧离子等物质,适宜于游人避暑度假、保健疗养及登山远游等活动,使人能够体验到森林风光的无限魅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垂直分布明显的森林植被、起源古老的地质地貌,较为原始的自然景观及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是进行生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地貌学、水文学、气象学、森林土壤学等多学科科研教学基地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进行环境教育的天然课堂,也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3、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保护区地处秦岭深处,外部交通便利。位于保护区西部的210国道、东部的西康高速公路和西康铁路、南部的沙柞公路、北部的西安环山旅游公路形成了外围环形的旅游交通网络,外部交通条件十分优越。领略陕南风光和秦岭秀色,不必再跋山涉水,1-2个小时的旅程就可从喧嚣的城市进入美丽的森林环境。

二、发展规划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2005年,国家林业局对我局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批复。规划中为了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在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布局范围为“一区三线”。
      “一区”即生态旅游区,位于保护区东北部的实验区内,西起冉家坪,东至保护区东界,北以保护区北界为界,南至缓冲区界,南北宽1-5公里,东西长约8公里,面积1500公顷。“三线”即除生态旅游区外,依托210国道、沙柞公路的交通条件,在保护区的西部、南部的实验区设3条生态旅游线路。

三、发展目标
      1、通过景区景点建设和四个保护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各自区位优势和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拓展森林旅游渠道,充分挖掘森林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结合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大力宣传,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展科学考察、旅游探险、教学实习等高端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
      2、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的经营模式完善森林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做好秦楚古道森林生态旅游区联合开发项目“一点、一站、一带、一个中心”的旅游开发。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娱、购等完整的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旅游消费产品,充分利用秦楚古道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历史条件,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保护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3、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依靠保护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计划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以旅游业促进和带动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经济,增加保护区的经济收入,通过生态旅游改善保护区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活力,不断使保护区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4、通过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增加发展后劲,促进保护区各项事业大发展。 以区域旅游产品连通秦岭南北,引领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潮流,打造成为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真正实现秦岭作为“中央国家公园”的功能。

四、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自然保护区是事业单位,主要经费由财政部门预算拨付。生态旅游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但对保护区而言,筹集巨大的建设经费比较困难,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多方融资才能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
      2、专业旅游人才相对缺乏。保护区从事动植物保护的专业人员较多,森林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在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活动中缺乏相关懂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的人才来进行科学规划和经营管理。
(二 )建议
      1、发展生态旅游重在保护生态环境,应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规划,尊重目的地原有生态的完整性,使旅游与保护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应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景区旅游系统的建设、旅游规模的确定要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相适应。
      2、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引导游客进行游览活动,使游客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有关的人文、历史、自然情趣,增加游玩的乐趣和教育功能。
      3、坚持自然化,保持旅游景观、景点的自然形态和野趣,景区内建设的旅游设施,其格调与外观应尽可能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协调。
      4、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非常明显的,因此在保护区外围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当地政府应予协调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5、受建设资金匮乏的制约,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闲置不能充分利用。国家应通过项目扶持、生态旅游专项资金等加大对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金投入,使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工作得以开展,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保护区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以保护和科研。
      6、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能够出台自然保护区招商引资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多形式的吸引外资参与来促进保护区建设工作,扩大自然保护区社会影响面,使更多的人成为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的支持者和投资者,使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