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护区工作 >> 社区共管 >> 社区概况 >> 正文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思考

来源:牛背梁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日    浏览次数: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思考

    麻应太

社区共管是社区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共同参与保护区管理方案的制定、决策、实施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障和提高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寻求改善和促进保护区及其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其目标为:一是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的管理,使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相协调,全力支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进而达到促进保护工作的目的;二是保护区尽全力帮助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觉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区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自1996GEF项目在牛背梁保护区正式启动实施以来,老林保护站在社区共管工作中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区群众的自觉保护意识明显提高,为确保自然资源的安全营造了良好的社区环境,但社区共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老林保护站社区共管工作的基础上,就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了反思与探讨。

 

1 老林保护站及周边社区概况

牛背梁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长安、宁陕、柞水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为165.2 km2,是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主要成员之一和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重点保护地区。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于19876月设立筹建处,19976月正式成立管理局,199510月成立老林保护站,它地处秦岭主脊南坡的保护区东南部,北以秦岭主脊为界,西起黄花岭,东至太峪河,南以102省道为界,总面积97.9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9.3%。目前,老林保护站有职工14人,人均管护面积669.3 hm2/人。

老林保护站位于柞水县行政区域内,其辖区内虽无社区群众居住,但紧邻保护区边界分布有营盘镇的6个自然村7342951人。社区群众以农作物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土豆与豆类,兼营板栗、核桃种植、木耳栽培与割竹、割漆、挖药等林副业生产。周边社区地处秦岭腹地,属高寒农耕区,平均海拔为1100 m,人均耕地仅1.07亩,土层厚度一般不足30 cm,土层薄,土质差,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产量极低,加上林副业生产收入,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生活比较贫困。受传统生活观念与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为生活所迫,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而保护意识较低。

 

2 社区共管开展情况与效果

老林保护站成立以来,十分注重对周边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的了解与掌握。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始终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促进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放在首位。19963月,GEF项目在牛背梁保护区正式启动实施,为保护区管理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与资金支持。

1997年始,老林保护站在社区共管工作中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主要体现在:一是成立了站、镇、村为主的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管理制度与管理公约,对保护站辖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联防共管,有效遏制了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行为;二是扶助社区进行改灶节柴试点,大量推广新型节能节柴灶,为社区居民引进节能新概念,减少了对能源与薪柴的消耗,有效保护了区内外的森林资源;三是举办了中小学生生态夏令营。通过环境保护与法律知识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四是为社区群众提供技术援助与资金扶持,帮助社区群众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五是组织保护区职工踊跃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等活动。

通过社区共管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有效缓解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随着社区共管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保护站工作由消极对立逐步转向理解支持,护林联防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二是加强了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取得了当地政府的信任和理解,密切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加大了对护林防火工作支持力度和对破坏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力地支持了护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三是锻炼了保护站职工,提高了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保护站职工大多由大中专院校毕业,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但缺少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开展社区共管工作,使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效地锻炼了职工队伍,大大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通过社区共管工作实践,不断引导基层保护站工作重心由严防死守的单一保护型逐步向保护科研型转移;五是通过社区共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群众之间的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周边环境日益融洽。

 

3 社区共管工作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1997年社区共管工作开展以来,保护站工作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社区管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区共管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既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加大了社区群众对资源管理工作的参与度,提高了社区群众的自觉保护意识,为牛背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使牛背梁保护区,致力于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虽然我区社区共管工作已有十多年历史,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与克服。

3.1 充分认识社区共管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社区共管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协调、促进发展的过程,应当按照自愿,渐进,实效的原则,建立一种保护与发展相互协调的机制。仅靠搞几个小项目或有限的资金扶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问题,因此必须制定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与保护区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常抓不懈,才能使保护区与社区相互依存,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3.2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开拓视野

保护站在开展社区共管工作中,资料收集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甚至无资料可查,更缺乏对以往工作经验与教训的科学总结,从而导致社区共管工作重复走弯路,浪费时间、精力与资金,社区共管工作虽经常开展,但时时盲动。因此,要学会善于总结社区共管工作的经验教训,勤于学习与思考,适时掌握社区群众的思想动态,使社区共管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与时俱进,开拓视野,不断探索社区共管工作的新路子。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保护站职工是社区共管工作的实施者,他们普遍年轻,工作热情饱满,但社会经验与社区共管工作技能与技巧缺乏,缺少与社区群众沟通交流、协调关系和解决冲突的经验和方法,工作中花费气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因此,应把社区共管工作当作基层保护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大社区共管工作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训练有素、业务全面的自然资源保护队伍,使社区共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3.4 加强同地方政府的联系,强化领导

社区共管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保护区、当地政府与当地社区三者之间的通力配合,缺一不可,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同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沟通,以取得最大限度的支持,并将社区共管工作与农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增长的共同目标,保持并不断加强社区共管工作的生命力。

3.5 转变观念,促进社区经济持续增长

开展社区共管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项目支持与足够的资金扶持,否则将是纸上谈兵。但践证明,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往往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思维引导和观念转变才是社区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保护区管理局、基层保护站应与当地政府和社区长期通力合作,时刻关注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多方争取项目与资金,使社区共管工作从形象化的说教变成具体化、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社区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以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共管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着力于社区群众文化知识的增长、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变被动服从为主动接受,自觉参与,只有这样,社区共管工作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会如火如荼、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