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绿色文苑 >> 正文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公众生态环境教育初探

来源:牛背梁    发布日期:2008年9月28日    浏览次数: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公众生态环境教育初探

郭朋勃

20世纪中叶,由于人类社会经济工业等的迅猛发展,导致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巨大掠夺式破坏,人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繁荣时,也愈加频繁地看到并感受到不断增多的环境问题。严酷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会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由此,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渐高涨。

公众参与是做好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有效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牛背梁保护区从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尝试和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公众教育模式。在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给予技术指导和一定经济扶持的基础上,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转变观念,改变固有的依赖资源型生产生活方式,使保护区资源与周边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   社区环境教育对象、范围

自然保护区是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它面向全社会,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以多种形式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保护事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16520公顷,跨安康市宁陕县、西安市长安区、商洛市柞水县,行政区域跨度大,民风各不相同。社区居民点分布在保护区周围,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保护区资源构成一定威胁。为了减轻各种资源压力,改变当地社区居民资源依赖型的生活方式,对其开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是生态环境教育的一个重点。

宣传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社区中小学学生。对我们而言,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观念应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保护自然、建设家乡的信念,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达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真正目的。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距西安市最近的一个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坐落在长安区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毗邻西安市,其突出的区位优势,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教育的基本做法

1987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筹建处成立,1997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随着人员、机构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也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的过程。

社区共管:GEF项目实施期间,牛背梁保护区利用项目建设契机,在社区共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对社区群众进行了PRA调查,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社区推广了节柴灶和地膜玉米、地膜土豆技术,在一定程度达到了教育示范作用。

基层保护站与周边社区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保护区工作人员担任社区学校校外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举办辅导讲座。如通过组织开展“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社区征文绘画比赛、评选环保小使者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了社区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专项宣传:利用每年的“爱鸟周”、“科技之春”宣传月等特殊时期,在社区开展登门访问、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设立宣传咨询点、发放资料、播放宣传片、现场咨询解答等方式,扩大宣传面,提高保护区知名度。

20079月,我区与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多家单位在大雁塔北广场联合开展了“保护野生动物 构建和谐生态陕西”大型宣传活动,短短两天时间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册,接待咨询500多人次,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参与式生态夏令营:通过开展生态夏令营活动,可以吸引城市中小学生到保护区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真实体验,震撼他们的思想,触动他们的心灵,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媒体参与: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新闻媒体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报道。牛背梁保护区充分利用媒体的传媒作用,组织开展了多次宣传教育活动。如配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穿越秦岭》系列节目、配合《西安晚报》开展保护区宣传报道。

标本馆:我局建设完成了生物多样性标本展示馆,其精美的图片灯箱、真实生动的标本实物、声光影结合的电子沙盘,对人感官震撼强烈。人们不用跋山涉水,就可以了解到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动植物。随着生物多样性展示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将达到长期宣传生态知识的目的。

刊物及网站宣传: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宣传,扩大宣传范围,牛背梁保护区2003年创办了《牛背梁》刊物,2004年开通了牛背梁网站。利用刊物和网络平台将牛背梁保护区的工作动态、职工精神风貌、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等全方位的推荐给更多社会公众。

三、   生态环境教育建议

1、编制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计划。环境教育作为一个长期项目,应该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了它可使公众生态环境教育工作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操作实际,避免盲目性、不系统性,同时受教育者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更系统准确地掌握生态保护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与科研院所、WWF等相关环境保护组织的联系。经常性地与环保组织及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社区调查、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试验等活动,在社区工作中引进先进理念和生产技术,不断为工作引入新鲜血液,使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3、将生态环境教育与资源管护、行政执法等工作结合起来。在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生态环境教育及社区共管等保护区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缺乏横向联系的现象,造成了一定重复,浪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保护区各项工作不是单纯的,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只有将环境教育工作融入到保护区各项工作之中,将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保护区经费中设立宣传教育专项预算资金,为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由相关科室提出每年乃至一个中长期的宣传工作计划,由财务部门负责协调,争取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然后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影响工作的“事等钱”现象。

5、加大开放式参与性的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力度。将人文差异、社会公益性、宣传效果等社会性因素纳入环境教育工作的范畴,灵活调整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6、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中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修正不足。生态环境教育工作点多面广,头绪纷杂,开展的活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只有及时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才能使生态环境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公众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