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森林文苑 > 绿色文苑

花丛里的小精灵

发布时间:2023/12/14 16:26:23  浏览次数:

        时间:秋末冬初

        坐标:西部大道与朱雀南路十字西北角绿地。

        晌午的街道嘈杂而喧嚣,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路人步履匆匆经过绿化带,浑然不觉绿地里,一场热闹的宴会正在举行。宴会的主人是好客的鼠尾草和秋海棠,它们精心布置场地,准备好美味的花蜜,热情的招呼宾客们赴宴。

谷弄蝶

        谷弄蝶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只是矮胖的身材和灰扑扑的长裙让她有些自卑,每次宴会都躲在角落里,偷瞧那些“帅哥美女”们翩翩起舞,好在美味的花蜜足以慰藉她沮丧的心情,她化悲愤为食欲,把全部热情倾注在美食上。她吃的是如此投入,以至于我的手机镜头差点怼到她的脸上,她依然毫无所觉,我索性打开微距摄像给她拍上一组特写。

        蝴蝶色彩斑斓、姿态优雅,有“飞行的花朵”的美誉。对于这些美丽的精灵,我自小就缺少抵抗力,喜欢驻足欣赏它们蹁跹的舞姿、喜欢跟在后面奔跑追逐。直到长辈们告戒我,蝴蝶和蛾子翅膀上都有毒粉,进了眼睛里就会变成瞎子,吃了以后会变成哑巴,如果进了耳朵里会变成聋子,唬的我有段时间简直“谈蝶色变”。

         后来书读的多了才知道,那所谓的“毒粉”其实是鳞翅目昆虫翅膀上的角质鳞片,绝大多数是无毒的,这些鳞片有着迷惑敌人、调节体温的作用,并且在被蜘蛛网或其他有粘性的物体粘住时利于脱身自保。鳞片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里面含有丰富的脂肪,能隔绝雨水打湿翅膀,使蝴蝶具备了雨中飞行的能力。科学家有一种假设,正是这些鳞片的存在,让鳞翅目的蝴蝶和蛾子在与丽蛉(脉翅目传粉昆虫,已灭绝)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最终取代了丽蛉,完全占据了这一生态位。

        有漂亮的蝴蝶,自然也有难看的。谷弄蝶小姑娘所属的弄蝶科就是其中之一。弄蝶科(Hesperiidae)蝴蝶大多都长得不太起眼,它们身材短粗、密布鳞毛,棕或褐的颜色看着脏兮兮的,这是因为弄蝶属于蝴蝶中相对原始的类群,和蛾的关系更接近一些。说实话,它的外形,尤其是成虫的头和身体更像蛾,如果不是静止时前翅像蝶那样立起,乍一看很容易把它们误认为小蛾子。它们的触角也不同于其他蝴蝶,像一对小棒子,棍棒的末端数节尖细弯曲如钩,是其独有的特征。

        弄蝶幼虫最喜欢的食物是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水稻、甘蔗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它们会将植物的叶子卷折结网建造自己的“蜗居”,白天住在里面舒舒服服睡大觉,躲避火辣辣的日头,凉爽的夜里出来进食。与喜食十字花科植物的粉蝶幼虫一样,不可避免的成了“农民伯伯”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在墨西哥,弄蝶入乡随俗,幼虫喜欢在龙舌兰和丝兰的叶片上结茧化蛹,这些蛹被当地人视为独特的美味,可生氽或油炸,称“龙舌兰虫”。

        每个物种都是生存大师,弄蝶有两大保命绝招。首先是隐蔽,灰暗的“长裙”确实不怎么好看,却胜在低调实用,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在深秋的花丛里发现她;另一招是速度,俗话说“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弄蝶便是蝴蝶里的飞行高手,她翅肌强大,飞行速度每小时达32公里,且飞行时能如同跳跃般突然提速,以躲避风险。

        我正用手机对着弄蝶姑娘大拍特拍,一只熊蜂突兀的闯进宴会。相较于自卑低调的弄蝶,熊蜂却正好相反,披着华丽张扬的披风,在花朵间忙碌的穿梭,犹如交际广泛的社会大哥,举着酒杯周旋于各个酒桌,满场都能看见他长袖善舞的身影。

 

熊峰

        熊蜂体躯硕大,每次落在鼠尾草花朵上,都压的鼠尾草深深的垂下头去,让人不禁替它那对透明的小翅膀感到担心。熊蜂强大的胸部肌肉像弹拨吉他弦般振动,能以200次/秒的速度拍打四个翅膀,发出堪比B-29轰炸机螺旋桨撕裂空气的轰鸣声。“嗡嗡,嗡嗡嗡”低沉而有力,带给人沉重的压迫感,像我这种曾被蜂蜇过的,仅仅是靠近它,都得鼓起莫大的勇气。

        熊蜂(bumble-bee),顾名思义,其形如熊,浑身披满了刚毛,毛色黑黄相间,谓之曰;“熊形虎纹”。它是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大型蜜蜂,但在结构与习性上却与蜜蜂相去甚远。熊蜂蛰针没有倒刺,因而蛰后其蜂针并不脱落,能不断进行数次蛰刺。但熊蜂性格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蜂巢受到惊扰,进行自我防御的时候才会蜇人,主打一个不惹事也绝不怕事的处世态度。蜜蜂们如同机器上永远旋转的齿轮,终日忙碌不停,但熊蜂却似乎从不匆忙,通常形成 50~200 只个体的小群,它们不会酿蜜也没有储存食物的习惯,巢里只要有三四天食物,它们就会放慢生活的节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经专家研究,熊蜂源于喜马拉雅山,从黄蜂进化而来,自然分布区域遍及除了南极和大洋洲以外的整个大陆,集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寒带,适应于寒冷、湿润的气候。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熊蜂具有不同的营巢习性。生活在温带的熊蜂绝大多数在地下筑巢,它们常会选择在一些地下被遗弃的洞穴内做巢,如地熊蜂等;也有一部分熊蜂喜欢选择杂乱的草丛在地表筑巢,极个别的蜂种喜欢在较高的空中筑巢,如在废弃的鸟窝里;而分布在热带雨林的熊蜂通常在地表依坡建一个像圆锥形的巢窝,并在巢窝上面搭建一个棚盖,防止雨水进入。熊蜂的筑巢材料除了用其自身所产的熊蜂蜡外,还会利用杂草、树叶、羽毛、苔藓、纸片甚至细碎的塑料等。

        熊蜂的外表很有欺骗性,魁梧的体格,不修边幅的潦草刚毛,常让人们误以为它是个能动手绝不动嘴的“莽汉”。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熊蜂是一群机智的家伙,小心思多得让大家无法想象……

        一般而言,植物和授粉者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植物为授粉者提供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而来访的授粉者在觅食的过程中则顺带为植物完成授粉的工作,二者互利互惠。但对于一些具有长花管或花上有蜜腺距的产蜜植物,总有一些体型较大无法进入花管觅食的动物,就会另辟蹊径。不是钻不进去嘛,那我干脆咬开花茎,破坏花朵直接取蜜,一顿操作下来,可口的花蜜到手,却没有帮助花朵传粉,这种行为被称为“盗蜜” (nectar robbing),熊蜂就是“盗蜜”的高手。

        但熊蜂的“鸡贼”可不仅限于打洞盗取花蜜,它们甚至会将同伴打的洞据为己有,这被科学家们称为“二次盗蜜”,不仅是熊蜂,其他昆虫也会利用这些已经开好的洞来分一杯羹。不说不知道,谁又能想到,这看似憨厚老实家伙,实则小心机一箩筐啊!

        “盗蜜”现象只是熊蜂的小伎俩,它会的“诡计”可多着呢。早春时节,开花植物较少食物匮乏时,熊蜂会用它们的口器戳破开花植物叶片,在叶上留下形状独特的孔洞,用以催促植物开花。专家们专门研究了这种现象,通过实验发现,被熊蜂啃咬过叶片的番茄竟比没有损伤叶片的番茄提前了25天开花。熊蜂啃咬植物叶片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间全新的互动方式:熊蜂可能在啃咬叶片的过程中告诉植物“我想给你授粉”,植物接收到信号,提前花期与之协调,达到双赢的效果。熊蜂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十月底的阳光依然明媚,却无法阻挡寒冬将至的脚步,鼠尾草、秋海棠也好,弄蝶、熊蜂也罢,动植物们都抓住这最后的时间,纵情展示着生命的璀璨。我安静的站在一旁,心底无悲无喜,只以平静的目光欣赏它们最美的刹那。任众在《大自然笔记》中说:“秋天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生命没有尽头,生命就像时钟的指针,走过12点意味着新一圈的开始,周而复始在四季交替中轮回。”愈是与自然相处的多,相处的深入,我愈发理解生命的意义,愈发变得顺其自然,不再庸人自扰地伤春悲秋。 (文/葛炜  图/郭朋勃)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